CT血管成像与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1-08-03张举
张 举
(泰安市中医医院CT室 山东 泰安 2710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高发于老年人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常病情都比较危急,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诊治,就会有极大的致残率与致死率[1-2]。因此,早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有效诊断和及时的治疗能够有效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3-4]。本研究主要研究了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样本,共80例,在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为58~85岁,平均年龄(71.69±6.87)岁。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无其他严重的心脏、肾脏等脏器严重疾病;③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加入。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依次实施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以及CT血管成像检查,具体方法如下:①采用由荷兰飞利浦公司产的Brilliance iCT 256层螺旋CT来对患者进行常规的CT平扫,层厚与间距均为5 mm;②CT灌注成像。平扫完成后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碘普罗胺造影剂50 mL,速率5 mL/s,注射后5 s,采用非摇摆床模式进行扫描,根据CT平扫结果选择基底节或梗死最大层面为扫描中心,扫描参数:管电压80 kV,管电流80 mAs,扫描30个循环,每期循环扫描时间2 s。将所获取到的图像传送到EBW工作站,利用CT Perfusion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输入动脉选择大脑前动脉,输出静脉选择上矢状窦;③CT血管成像。CT脑灌注成像扫描完成后5~10 min,使用高压注射器对患者的肘静脉注射50 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使用自动追踪触发技术进行扫描,管电压调整为120 kV。一直从患者的主动脉弓扫描至颅顶,将所获取到的图像传送到EBW工作站,利用AVA软件包进行处理,最后得出完整的血管影像。
1.3 观察指标
(1)分析CT脑灌注成像异常区域与健侧对照区CBV、CBF、MTT、TTP参数。(2)分析CT血管成像,测量颈动脉与颅内动脉的狭窄、闭塞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析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
80例患者CT脑灌注成像均可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应的异常脑灌注改变,半暗带CBV、CBF显著低于对照区,梗死区CBV、CBF显著低于半暗带(P<0.05);半暗带、梗死区MTT、TTP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如表1。
表1 梗死区、半暗带、对照组区的CT灌注成像参数分析()
表1 梗死区、半暗带、对照组区的CT灌注成像参数分析()
区域 CBV/mL·100g-1 CBF/mL·100g-1·min-1 MTT/s TTP/s梗死区 0.77±0.32 13.53±2.78 8.12±1.85 26.42±5.98半暗带 1.12±0.46 24.32±5.37 6.82±1.42 21.56±4.22对照区 2.23±0.53 28.87±5.94 5.78±1.14 16.35±3.29 t 19.463 43.826 18.377 28.350 P 0.001 0.000 0.001 0.000
2.2 分析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CT血管成像后发现血管病变有89处,其中颈部动脉有32处,颅内动脉有57处,两处血管均狭窄12处;颈部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有26处(81.25%),颅内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有51处(89.47%),如表2。
表2 颈部动脉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分析[n(%)]
3 讨论
影像学检查具有高准确率、操作简单快捷等优势,是目前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手段[5-6]。近年来,CT脑灌注成像已能够通过评估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根据形态学和功能性代谢变化来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7-8]。脑梗死的发生与头颈血管的狭窄或闭塞高度相关。CT血管成像使用螺旋CT通过造影剂快速连续地收集脑动脉的体积数据,所获得的数据由计算机处理以合成脑血管图像,能准确显示脑梗死部位供血动脉狭窄闭塞情况[9-10]。本研究半暗带CBV、CBF显著低于对照区,梗死区CBV、CBF显著低于半暗带(P<0.05);半暗带、梗死区MTT、TTP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CT血管成像后发现血管病变有89处,其中颈部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有26处(81.25%),颅内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有51处(89.47%)。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诊断时,采用CT血管成像与CT脑灌注成像都能够准确地获得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更好地评估核心梗死区及半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