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1-11-29王林华张丽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亚急性脑血管病磁共振

龚 洁,王林华,张丽萍

(盐城市中医院磁共振室 江苏 盐城 22400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实际上就是急性脑梗死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饮食水平也正在逐渐提高,导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由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分期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一般情况下,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弥散技术、灌注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常见[2],其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本次研究也针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患者中有26例为男性,24例为女性,年龄39~79岁,平均(58.35±1.42)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所使用的研究设备为1.5T磁共振扫描仪,机器型号:Essenza DOT Upgrade。将扫描的参数调整为以下标准:空间分辨率40.0 cm,重复时间24.0 ms,恢复时间60.0 ms,层厚1.8 mm,翻转角35,矩阵512×512,成像范围以主动脉弓为起始点,直至WILLS环止。在对患者的诊断图像进行重建的时候,需要选择密度最大的投影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脑梗死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之后,发现50例患者中有22例(44%)存在颅内动脉组织病变,17例(34%)存在颅外动脉组织病变,11例(22%)存在颅内、颅外动脉组织均病变。其中一共有178支病变血管,其中104支为颅内动脉组织的血管:27支轻度狭窄,49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4支闭塞血管。剩余74支为颅外动脉组织的血管,其中19支轻度狭窄,36支中度狭窄,15支重度狭窄,4支闭塞血管。可以发现,表明颅内动脉组织的血管狭窄的概率要高于颅外动脉。

2.2 脑梗死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

急性或者亚急性的梗死灶DWI表现均为高信号,陈旧病灶表现为低信号。50例患者中发现有48例(96%)患者显示DWI异常,并且全部表现为高信号。另外还有12例(24%)患者表现为低信号改变的情况。不同血管分布区多发急性或者亚急性梗死灶5例,其中有4例显示信号强度一致,1例信号强度不一致。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脑部疾病,患病人数比较多,而且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该类疾病正呈现逐年提高的发展趋势[3]。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的颅内动脉组织、颅外动脉组织的血管动力学指数发生了异常变化引起的,所以在对该疾病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主要是要对患者的颅内动脉组织、颅外动脉组织的血管狭窄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数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够更加直观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来说,比较常见的诊断方式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案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案,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案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4],可以清晰显示患者的颅外动脉组织的狭窄程度、颅内动脉组织,但是该种诊断方式会给患者带来创伤,而且价格比较高,诊断过后还容易给患者造成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并不提倡应用在患者的早期诊断中。相比之下,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不仅可以对患者的颅内动脉组织狭窄程度进行清晰的定位,而且还能够对狭窄方位进行定位,在操作过程中还不需要使用放射线以及造影剂就可以提高整体血管影像的对比度。另外,还可以对患者的血管壁组织、血流特征、血管壁附近组织、血管狭窄状况进行清晰的显示,整体的使用价格也比较低,所以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工作中具有较高的优势[5]。

DWI属于一种脑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像检查,在诊断急性缺血组织疾病中表现为异常的水移动,主要是由于NA+K+ATP泵衰竭所导致的。根据相关的动物模型以及相关研究表明,在研究对象梗死发作后几分钟所表现为超急性期,因此病灶区会表现为异常信号,在这时标准的T2成像并没有显示异常。DWI另外还主要用在早期缺血性组织损伤的评价和诊断当中,其诊断出来的损伤体积能够对患者临床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发现有48例患者显示DWI异常,并且全部表现为高信号。

另外,DWI还能够鉴别新旧梗死,在症状和病灶之间能够建立一定的联系。如果急性或亚急性期脑梗死表现弥散系数值低,那么DWI就会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脑梗死弥散系数值高,DWI就会表现为低信号。所以DWI的这一特征就可以比较明显地区分好急性和亚急性梗死灶以及无症状的陈旧性梗死灶。另外DWI在分辨小的皮质下和脑干梗死方面优于MRI,本次研究显示,既往脑梗死患者仅有2例,而且没有遗留性神经功能缺损,但是有12例患者表现为低信号改变的情况,表明患者中存在陈旧性梗死灶。

DWI还可以对血栓以及栓塞进行比较明显的区分。DWI上不同血管区域会出现多发高信号病变,发生在同时或时间上紧密相连,则表明栓子栓塞机制。本次研究发现了不同血管分布区表现出多发新鲜脑梗死灶,不同血管分布区多发急性或者亚急性梗死灶5例,其中有4例显示信号强度一致,1例信号强度不一致。也反映出了心源性栓塞机制。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后诊断之后,发现50例患者中有22例存在颅内动脉组织病变,17例存在颅外动脉组织病变,11例存在颅内、颅外动脉组织均病变。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针对一些细小的血管组织仍然无法清晰地显示出来,而且在狭窄性血管组织血液流速湍急因素、血管扭曲因素、粥样斑块组织方位因素等影响下,还有可能会呈现出血管狭窄组织的伪影。所以会给诊断医生带来较大的误区,容易出现误诊情况,为了进一步减少问题的发生,可以通过加强操作程序、严格管理诊断流程,提升诊断水平等方式进行改善。在王素香的研究调查中[6],急性亚急性脑梗死灶,相对脑血容量下降,平均通过时间延长。62例脑梗死中,41.9%有缺血半暗带,部分患者复查MRI,可发现梗死的进展。58.1%无半暗带存在。急性亚急性梗死灶DWI表现为高信号,7例患者不同血管分布区有多发新鲜脑梗死灶,陈旧梗死灶表现为低信号。71.8%的患者MRA所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与DWI病变一致。研究结果表明MRA能够提供大的动脉的供血状态,PWI在缺血区提供最早、最直接的血流下降情况,DWI可以直接反映脑细胞功能状态。在顾吉军的研究中[7],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后,58例患者中,发现颅内动脉组织出现病变的有24例(41.38%),颅外动脉组织出现病变的有19例(32.76%),颅内、颅外动脉组织均出现病变的有15例(25.86%)。表明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不仅能准确地定位动脉组织中病变成分的方位,而且还能给医师判断病变血管组织狭窄程度提供有效准确的依据,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同,值得进一步应用发展。

总的来说,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而且还能够避免其他诊断方式带来的并发症,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不仅可以明确的定位动脉组织中病变成分的方位,而且还可以有效判断病变血管组织狭窄程度,为后续的诊治工作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依据,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临床诊断方式。

猜你喜欢

亚急性脑血管病磁共振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