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舞台调度的叙事功能探析
2021-08-03窦心语
窦心语
(郑州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舞台调度是编导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舞蹈叙事的手段之一。舞台调度可以清晰地揭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发展的过程以及剧本的思想与内容。本文通过对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舞台调度的分析,探析舞台调度的叙事功能,同时探索舞台调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将舞台调度的实践转化为理论,来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舞台调度的概述
叙事,指故事的描述,将舞台调度与叙事相结合就是舞台调度的叙事。舞台调度作为舞蹈表演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传达情感与观念,又可以讲述思想与哲理,具有表现作品风格、揭示作品精神内涵的功能,因此是舞蹈编导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一)舞台调度的界定
舞台调度是舞蹈语言在舞台上的存在和呈现方式,也是舞蹈在时间、空间中的身体动态结构。舞台调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舞台调度一般指舞者在舞台空间中的运动路线;狭义的舞台调度则指舞台空间中画面造型的安排以及舞台布景的设置。舞蹈的舞台调度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舞台调度,舞蹈的舞台调度是立体的、运动的,是身体运动变化所构成的画面组合,是动静的统一与时空的统一。
(二)舞台调度的空间
舞蹈的舞台调度空间划分多种多样,大致分为平面空间与立体空间。
1.平面空间
平面空间是由长和宽构成的空间,又称为二维空间。美国著名舞蹈家多莉丝·韩芙丽提出的“九块方格式”概念将舞台分为九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存在着远近、强弱、明暗的效果差异。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舞台调度的空间划分。
此外,我们还习惯性地把舞台分为上台口和下台口,面对舞台,上台口位于舞台的左侧,下台口则位于舞台的右侧。与此同时,根据舞台的大小还可将舞台的上台口与下台口分为一道幕、二道幕、三道幕等。
2.立体空间
立体空间是由长、宽、高构成的空间,又称为三维空间。舞台调度的立体空间是指舞台的高、中、低三个空间。我们通常认为,下蹲为低空间;直立为中空间;跳跃为高空间。对于立体空间的描述,最著名的莫过于拉班的“球体空间”理论。他认为人体在“门”平面、“桌”平面、“轮”平面三个向度的平面上展开运动,三个平面各点从边缘连接起来,构成二十面体。
(三)舞台调度如何叙事
舞台调度的叙事功能是通过对演员在不变的物理空间中进行标定来完成的。即通过标定调度的空间变化,从而研究演员在舞台上的存在空间,进而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舞台调度的叙事功能。
二、《天鹅湖》第二幕的舞台调度
芭蕾舞剧《天鹅湖》是由柴可夫斯基编曲,彼季帕(1、3 幕)和伊万诺夫(2、4 幕)分别编导而成的经典作品,百余个版本的再创作足以见其影响。第二幕中广为人知的经典舞段也一直是舞者和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由著名舞蹈家康斯坦丁-谢尔盖耶夫(Konstantin Sergeyev)在苏联时期重新编排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是马林斯基剧院的现行版,被公认为是最接近1895 年原版的版本。本文以马林斯基剧院现行版的《天鹅湖》为蓝本,探析舞台调度的叙事功能。
(一)《天鹅湖》第二幕的简介及结构
芭蕾舞剧《天鹅湖》共分为四幕,其中第二幕主要描写的是齐格弗里德(王子)和奥杰塔(白天鹅)在天鹅湖边的相遇和相爱。整个第二幕是以一个内视角对白天鹅奥杰塔内心的外化,通过不同的舞段的交错,以及音乐的完美配合,在对称和谐的形式与优美的舞姿中,出色地完成心理叙事这一过程。
第二幕在结构上可分为6 个舞段:群鹅华尔兹、奥杰塔与王子双人舞、四小天鹅舞、四大天鹅舞、奥杰塔变奏、群鹅舞段。舞台调度上以“S”型曲线的舞台调度出场,经过矩形交错、狭小空间的锐角指向、开放性圆形等舞台调度圆满结局,展现出白天鹅对爱情的渴望与犹豫,以及最后与王子相爱。
(二)《群鹅华尔兹》的舞台调度叙事功能
《群鹅华尔兹》场景设计在湖边,群舞设计的目的是展示出白天鹅内心对王子的情感变化。
首先,以“S”型的调度(图1)出场,代表了一种欲望,又代表了一种犹豫和纠结。舞台的东边为下台口,西边为上台口,象征着太阳的升落。群鹅从东边出场跑向西边,表现出白天鹅内心对爱情的抵触;接着从西边跑向东边,又表现出对爱情的向往,如此不断反复,映射出白天鹅奥杰塔内心的犹豫与纠结。
图1
经过“S”型,舞台调度变成了矩形交错(图2)。方正的矩形象征着坚定,西边上台口与东边下台口分别有两个矩形,西边矩形舞台调度寓意着对爱情的坚决反抗,而东边则表现出对爱情的无限向往,两个矩形交错,表现出白天鹅奥杰塔内心激烈的斗争。
图2
随后矩形慢慢变成圆形(图3),表示内心的接受和从容。但王子走入圆心后,圆形开始不稳定,内心开始躁动,圆形开始出现内外穿插。经过圆形的内外穿插后,群鹅面向观众左右站成两排,如同敞开的大门,王子从中间走过,仿佛走进了白天鹅的世界。当王子走到尽头,此时的舞台调度定格在三角形上,白天鹅位于角尖,正对面是王子,那是一种防御的态势。但白天鹅与王子接触后,似乎达成某种共识,音乐变成了3 拍的大调华尔兹,舞台调度也由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表现出白天鹅对爱情的接受与美好的憧憬。
图3
(三)《四小天鹅》的舞台调度叙事功能
《四小天鹅》主要展现的是小天鹅在天鹅湖畔嬉戏的场景,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小天鹅湖边嬉戏场景的描绘,一方面展示出小天鹅对新世界的好奇与勇敢探索,另一方面展示出王子与白天鹅两个人对爱情的懵懂与坚定。
首先,以折线型的舞台调度出场,折线型的舞台调度与《群鹅华尔兹》中“S”型的舞台调度形成强烈的对比,虽然同属于曲线,但折线型的舞台调度缺少“S”型的圆润,视觉上棱角分明,给观众一种更加坚定的感觉。小天鹅们时而跳向上台口,时而跳向下台口,表现出对新世界、新事物充满无限的好奇,以及进行无畏而又坚定的探索。
随后由折线型的舞台调度慢慢退向出场的原点,这与折线前进的舞台调度形成反差,后退的舞台调度表现出小天鹅内心的害怕,退回原点再一次表现出小天鹅内心对新事物的畏惧。
当小天鹅们回归原点时,舞台调度又以直线前进。这种先退后进的舞台调度反映出小天鹅们的勇敢,同时折射出王子与白天鹅两人对爱情的坚定。
三、关于舞台调度的叙事功能的思考
舞台调度是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式美与语言美的统一,舞蹈艺术的本体追求即基于艺术形式美的规律,进行情感表达且充分展现舞台调度的独特性。
(一)舞台调度叙事功能与其他元素的思考
1.舞台调度与肢体动作的关系
舞台调度的叙事功能与肢体动作密切相关。舞蹈形象的塑造,需要肢体动作和舞台调度共同完成。肢体动作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与含义;舞台调度能带给观众视觉冲击,强化舞台效果和审美体验。二者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塑造出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如《天鹅湖》第二幕中的舞段《群鹅华尔兹》由上跳和俯冲的舞蹈动作阿拉贝斯开场,扬起的阿拉贝斯与俯冲的阿拉贝斯交相呼应,反复出现,从动作上产生了犹豫和纠结。而这样的一跳一落与三度和二度空间以及“S”型舞台调度的结合,再一次反映出白天鹅内心对于爱情的渴望、懵懂,但又有一点抵触的感觉,群鹅的动作是白天鹅内心的一种外化,彰显出白天鹅犹豫、纠结的内心。犹豫纠结的舞蹈动作与“S”型的舞台调度(图1)交相辉映,不仅增强了舞台的表现力,强化了舞蹈的叙事功能,还成功塑造了白天鹅犹豫纠结的形象。
2.舞台调度与人物角色的关系
舞台调度的叙事功能,即人物与人物之间关系的叙述。《群鹅华尔兹》表现的人物是虽有犹豫和纠结但最终还是接受了美好的爱情,它的舞台调度就由封闭转为开放,呈现出白天鹅从犹豫到接受的特点;《四小天鹅》中小天鹅映射出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进入萌动时期,此时的舞台调度以直线为主,呈现出白天鹅对爱情的坚定。这些舞台调度的呈现都是由人物角色来决定的。因此,舞台调度的叙事功能与人物角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物角色的情感和思想最终决定了舞台调度的叙事和形式。
(二)舞台调度的创新
舞台调度的创新对于一部舞蹈作品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如果《群鹅华尔兹》不以“S”型曲线开场,那么就不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观众的想象空间也会缩小,整部作品的叙事性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舞台调度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舞台调度的创新要以多样统一为原则,必须要服从和适应内容的要求,符合艺术性、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
陌生化即对常规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的改变,将熟悉变为陌生,重新唤起人们的新鲜感,进而创造出新奇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是艺术创新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圆形调度象征着圆满和谐,而在《群鹅华尔兹》中,将我们熟知的圆形舞台调度进行创新,通过圆形内外穿插,既表现出白天鹅对王子的接受,又表现出白天鹅内心的躁动与不安。
然而,在舞台调度的创新与研究中,我们更多地在强调“有形”舞台调度的叙事功能,如S 型调度的犹豫,三角形调度的防御,矩形交错调度的矛盾等,而忽视了“无形”轨迹带来的叙事效果。“无形”的视线技术也是舞台调度叙事功能的体现,如第二幕中王子将与白天鹅的定情信物交给黑天鹅时,灯光打到了舞台后方的白天鹅身上,通过视线技术将舞台划分为两个空间,把白天鹅内心的痛苦展现给观众。
四、结语
舞台调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舞蹈表演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动作中的一个要素,又是编导艺术中重要的叙事技巧之一。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我们要注重舞台调度的运用和创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主题。
注释:
①邓欢欢.《芭蕾舞剧<天鹅湖>音乐的戏剧性解读》[J].美与时代(下),2017 年01 期。
②姜琳.《用舞蹈调度说话》[J].大众文艺,2017 年2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