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探讨

2021-08-02舒晗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时代背景教育方法

摘 要:众所周知,对于学生的教育在追求知识理论完善的同时,也要着重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理论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而思想品德可以塑造学生的发展道路。近年来,无论是师资还是資金,各个高校都加强了对于思政教育的投入力度,思政课程好比指路的明灯,给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加强思政教育的研究与投入,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运用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为思政教育的开展、专业化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背景;高效教学;思政课堂;教育方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对于思政教育来说,要想更好地适应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就必须转化原有的教育方式,摒弃传统教育的糟粕,投入新时代因素。虽然是一项艰难的挑战,但是对于思政教育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机遇,掌握大数据转变教学方式,可以为思政教育输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如果不顺应大数据时代还是固守成规,那么会带来相反的教学情况。本文就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政课堂展开探讨,对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更好的推动思政教育的开展,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一、大数据所产生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为高校思政教育提输入活力

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大数据时代背景相互融合无疑是一种正确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所学习知识的价值,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的情况。大数据时代也能从根本上转变高校思政课堂开展的方式使思政课堂充满趣味,充满活力,我国各个高校也加强了思政课堂的教育开展,但是由于大数据时代具有不稳定性和变化性,在开展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缺陷。大数据时代依附于计算机网络存在,现阶段高校学生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通讯工具便是手机,手机成为学生交流获取知识的一部分。身为思政教师,一定要主动把握学生身边的事物,可以从手机入手,在满足学生日常需求的同时,也能使学生从手机上学习思政知识,丰富思政理论。大数据的时代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具体化数字化,同样大数据时代也能更好的分析学生的发展情况,有利于教师更直观的了解。

(二)创新了高校思政教育方式

不仅仅是思政课堂如此,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方法。如果对于这种方法不进行大胆的创新,那么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方式会逐渐被淘汰,大数据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方式提供了创新的动力。教育与数据相互碰撞,一定能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在日常生活中,高校学生很难体现情感方面的交流,但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意的倾听,随意的宣泄。他们将网络当作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的场所,在网络上他们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如果加以利用,会在无形当中巩固学生的思想道德,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立足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创新高效的课堂开展方式,给思政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武器。

(三)可以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

立足于大数据进行思政课堂不积极要围绕着学生开展大数据的背景,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教学的创新意识,教学的创新是动力的源泉,围绕着创新教师可以展开教学的想象。教师的教育观以及教学方式也会受到创新意识的影响,许多教师由于创新资源不足,在进行其他方案教学的时候,往往缺乏动力,而大数据可以使教师对于教学情况进行具体的了解,进行积极的备课,使内容更加完善。拥有创新的动力教师拥有创新的动力,也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动力,教师更好的投入也能推动学生更好的投入,从内心去接纳思政课程。

(四)能够使师生之间交流更加密切

由于思政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主要学科,思政课程主要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三观形成。所以很多人对思政课程存在着错误的观念。身为学生许多人不重视思政课程的开展,他们往往认为这门课程对他们之后的发展起不到很重要的影响,产生一些偏见。对于思政课程存在偏见,会间接转移到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上来,交流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行动之一,师生之间有密切的交流,可以更好的了解课堂内容,使学生自主学习。大数据背景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场所,通过大数据可以构建交流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上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内心的想法,去选取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大数据同样也使学生突破了思政课堂的局限性,教师和学生在数据平台上可以交流思政心得,学生也可以匿名表达内心的想法,思政教师给予正确的回答,从而纠正学生价值观偏差的现象。

二、立足于大数据时代教育所面临的不足

(一)教育观念陈旧

我国的教育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过于保守,他们往往认为最简单的教育方式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就是最明显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知识的学习是没有边界的,知识的教学方法,也是需要不断创新的,许多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过于坚守自己的教育观念,在课堂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并不意味着这种方式是不对的。但是思政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过于缩小范围掌握教学内容,往往会使内容存在着偏差。有些教师过于自我在教学的时候,往往认为教师占据主导的地位,学生都要围绕着教师的讲课进行听讲。这都是由于教育观念成就所导致的现象,也是阻碍大数据时代正常开展教育的阻力之一。

(二)教学形式缺乏活力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思政教育课堂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属于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但由于高校学生人数较多,许多教师在思政讲解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大班教学,几个班级的学生围绕在大课堂里进行听讲,会对思政课堂的讲解产生阻力。产生阻力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的形式缺乏活力,因为大课堂本身就很难管理,学生在课堂上分析做其他事情,教师也没办法具体到个人。另外人数过多就是不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地点场所较为单一,也使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学形式缺乏活力是面临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身为高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给予主观和资金的支持。

(三)缺乏专业化的教学评价

因为思政课堂本身就较为灵活,所以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更加全面化,许多教师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他们往往将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列为思政教育评价的重点,忽略了学生对于思政课堂的实际应用。高校思政课堂对于专业化的教学体系缺乏投入力度,导致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制度性,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更准确的评价,会使学生认识不到这门课程所面临的不足,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对思政课堂的感想。

三、如何更好地立足于时代背景进行思政教学创新

(一)放好心态,完善创新理念

这里的放好心态不仅仅是指思政课堂的教师,也指进行学习的学生,放好心态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放好心态才能更好的融入创新因素。身为教师,首先要明确大数据时代给学生带来的福利,明确立足于时代,可以对思政课堂进行什么样的改变。身为学生要适应大数据的时代,将思政课堂与自己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相互挂钩,为自己的学习营造更轻松愉悦的氛围。

(二)对思政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创新

以往的思政教学,高校教师会采取课本讲解的方式,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复述,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仅仅依靠课本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是不对的,要顺应大数据的时代,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思政课堂的教学不仅仅要立足于课本,也要与学生的生活相互联系,在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思政知识,所学习的思政知识也要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这里的思政教学内容不仅仅要依附于课本和教师的讲解,教师也可以根据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辅助。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去寻找有关思政课堂开展主题的故事,使学生通过故事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课堂主题,挖掘思政内容。

(三)要明确思政教育的教育理念

思政教育的开展与其他课程不同,其它课程可能立足于学生自我知識的完善,而思政课堂首先要给高校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为高校生的发展具有独特性,所以在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的同时,容易受到网络外来观念的影响,影响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事。教师一定要多加关注,通过大数据去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感。

结束语:

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高校生的思政教育起到了过渡阶段的连接作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跟紧社会发展的趋势,就必须对于思政教育进行相关的改革,对于教育的方法进行不一样的变革,与时代发展因素相互融合,为高校生的思政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杨阳. 浅谈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 国际公关. 2019(09)

[2] 李善楠.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互动课堂建设分析[J].智库时代. 2019(37)

[3] 金叶滢,刘华.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4] 张利君.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研究[J].理论观察. 2020(09)

[5]赵伟豪,邓凯波,田玉庭. 农林高校思政教育与“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协同教学模式的探索[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12)

作者简介:

舒晗(1988.12—),女,汉族,籍贯:湖北黄冈人,武汉学院,文学硕士学位,专业:外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时代背景教育方法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