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班主任德育融入数学实践之探索

2021-08-02刘丙红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初中数学

刘丙红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政策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全面贯彻和进一步的深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五项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工作。而班主任作为一名与学生密切关联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责任,但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沉重繁琐,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被现阶段学校教学所认可和肯定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为此,本文将以学生德育发展的关键期,初中教学为例,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策略,望能够对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德育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上提供一些实质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在当代初中学校中,有些数学任课教师不仅要承担着数学的教学工作,又需要扮演班主任的角色,可以说,初中主科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压力是十分重大的。而德育教育作为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如何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变成为了初中数学班主任所需要探讨和关注的教学课题。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做好数学教学工作的同时,制定出一套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促使初中学生既能够学好数学知识,其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也能够得到良好的促进和发展[1]。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初中学生是一群脱离小学生稚气,向高中生成熟发展的过渡群体,并且他们的普遍年龄处在12~15岁的年龄区间内,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许多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网络,但由于网络上的信息较为多样化,获得的途径也较为便捷,这就使得现代许多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还会被网络信息干扰,导致有绝大一部分学生会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如,抽烟、逃学、出入网吧、聚众打架等,如若教师不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后果将会更加严重。而班级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初中生每天80%的时间都要在学校度过,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学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规避外界因素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形成良好、优秀的道德品质,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求[2]。

二、初中数学班主任德育融入数学的实践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一种由教育部精心探讨和创编出来最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资源,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德育教学资源,但在以往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只关注了教材中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而忽视了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学习初中数学知识而获得德育的培养[3]。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要扩大自身的教学视野,积极的挖掘与发现教材中德育教学资源,让學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如,在为学生讲解圆周率计算时,教师可从圆周率的发现者祖冲之和刘徽的数学成就入手,为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家的成就和历史,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对圆周率的数学发现要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并且在现阶段的π值也是继续沿用了我国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的计算成果,甚至在当代人们将π≈3.14的数值称为徽率,将精确后的π值称为祖率,从而促使学生对我国数学家的敬慕之情,并在这种德育渗透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将数学家的故事渗透到数学实践中去

数学是一门具有历史性的学科,每个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都是由伟大的数学学家精心钻研而得出的数学结论,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但由于在初中数学教材中为学生展现出来的都是完善的数学成果,对于这些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并没有过多的描述,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出现畏难和厌学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主动的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的挖掘每个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运用数学家的精神去打动学生,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给予学生精神力量[4]。

如,初中数学教师可为学生讲解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的故事,并向学生推荐他的数学著作,让学生发现陈景润先生能够在极为恶劣的学习环境下,凭借一盏破旧的煤灯和几麻袋的草稿纸就能够破解哥德巴赫猜想中(1+2)这一著名的数学难题,让学生对陈景润的数学探究精神和对数学事业的奉献精神产生敬仰和钦佩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能够勇于克服挫折,敢于实践和探索。

(三)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融入到数学实践中去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虽然初中学生尚未形成一个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但在初中数学纵向和横向知识的联系上却大量渗透了这一思想。在纵向联系上,从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的延伸上和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学生生活的关联中都充分表明了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并最终还会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在横向联系中,可以通过初中数学数字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渗透对立统一运动变化上而辩证这一观点[5]。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的加法与减法的互逆运算以及正反比函数之间的性质对比等都可以充分的表明对立统一的这辩证观点和结论。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在为学生讲解近似数和精确数时,通过讲解数学概念来向学生渗透和融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让学生能够站在数学视角上,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和问题,并能够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评价和解决问题。

三、利用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科的教学内容要在满足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同时,反映出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和详细的要求,并且这些教学要求要贯彻在数学知识的生成、数学结果的形成以及数学思想的渗透等一系列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若想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就要从实际的数学学科特点和具体的教学要求上入手,从而使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6]。

如,在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中的元素,通过推断和分析生活中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可能性,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对事物的预判推理的能力。教师可以彩票为例,向学生分析现阶段我国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的中奖概率,并为学生讲解和描述生活中或新闻中因为中了一些蝇头小利,而将购买彩票以求中奖作为唯一谋生途径的人们家庭破裂的实际例子。这样用日常生活中素材来丰富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既能够让学生对概率和可能性的数学知识形成全面深刻的认知,还能够在其中渗透德育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生活道理,从而帮助学生抗拒赌博和中奖的诱惑,形成正确的金钱观,领悟到只有勤劳才能够致富的人生哲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既兼任班主任又兼任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者来说,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并非是一件易事,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充分的利用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活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主导作用,在满足学生德育发展需要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胥根友.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J]. 学苑教育,2019,000(006):P.56-56.

猜你喜欢

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初中数学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爱在字里行间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