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安全教育探析
2021-08-02董一冰毕志晓
董一冰 毕志晓
文章编号:1003-6121(2021)03-0107-03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传播与传承文化的主阵地,面临着国内外的各种文化安全挑战,意识形态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受到冲击。加强思政课文化安全教育探究,对思想意识形态的巩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完善以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新时代;文化安全;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化安全是“人们所认识到的自身所处的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在国际化浪潮中不会被同化或者消失所抱有的心理安全感”[1]28,“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27,文化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延续,将文化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文化支持,更能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新时代将文化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
(一)融入文化安全教育是思政课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兴文化,育新人”。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课铸牢时代新人的“根”。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注重凸显传统文化优势,以引经据典的形式阐明思想,立足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论述作为指导思想,逐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中,并不断实现文化安全教育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革命文化是思政课激励时代新人的“志”。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集中展现了共产党的精神风貌和卓绝意志,思政课要找准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精神需要的契合点,凸出红色文化底色,引导大学生内化为努力奋斗的标识,外化为奋发向上的学习自觉,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激励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的“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真实写照,极具真理性与科学性,思政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为大学生认识、掌握时代发展规律提供依据,能让大学生充分体会到勇立潮头的社会责任感。
(二)融入文化安全教育是思政课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融入文化安全教育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安全教育包含对历史文化的去粗取精、对当代文化的凝练升华以及对未来文化的创新延伸,既要宣扬优秀文化又要谨防外来不良文化侵袭,通过文化安全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化危机意识,进而转化为精神高度上的文化自信。大学生作为未来文化强国的建设者,必须对中国文化做到高度自信,才能有力抵制西方文化霸權主义,对外充分展示中国文化魅力。
面对新冠疫情这场大考,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场疫情防控的背后折射出了“重义轻利”“命运与共”“我将无我”等中国特色伦理文化,凝结的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更加凸显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以及“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包容情怀,真正彰显了东方文明大国的责任担当。这是思政课文化安全教育的时代素材,也是提升文化自信的新表现。
二、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注重文化话语表达形式。大学生对思政课所讲授的意识形态多停留在理论形式之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文化视觉化的受欢迎度逐渐超越文化文字化,思政课应注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性表达方式,以影片、漫画、音乐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大学生切身感受,拉近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
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体现时代引领性,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凝炼而成,是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创造的伟大成果。思政课要鼓励大学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出优秀文化作品。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中国化的话语形态,才能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才能被广泛认可。
(二)提升文化安全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完善教学内容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基础,文化品质是完善教学内容的重要旨归。文化品质蕴藏于各种优秀文化现象中,是经过五千多年优秀文化凝聚而成的价值规范与思维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人品质与气度,恩格斯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4]120提升文化品质就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授课环境,要想培育更高层次的时代新人,必须不断丰富思政课的文化品质,使文化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效。
一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为思政课教学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具有重要的感染作用。要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与进行思政课课堂教学并重。二要优化社会文化环境。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推动大学生发展的精神力量,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自主竞争意识,思政课要基于大学生的文化诉求利用网络传媒及大众舆论寻求正确的文化表达,弘扬时代主旋律。三要优化家庭文化环境。优良家风家训为大学生道德文化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思政课具有传播与传承优秀文化的作用,要深入挖掘契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契合大众需求的精华内容,将其融入到思政课中,这是对思政课文化厚度的升华,也为家风传承提供有效载体。四要协同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育人机制,形成思政课文化教育合力。
三、结语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5]思政课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面对文化安全教育问题,要坚定政治立场,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正确引导主流文化与亚文化。要开拓国际视野,要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凸显中国文化底蕴。要切实做到爱岗敬业,充分发挥育人工匠精神,深入挖掘优秀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底蕴、价值观念,发挥学术专长,推动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要创新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网络授课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最新的信息传送给学生”[6]60,要建立思政课文化安全网络教学资料库,打造文化安全网络课程,形成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參考文献]
[1]潘一禾.文化安全[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2]郑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增强师生文化自信[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10):27-29.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7-10-2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6]董一冰,孙月婷.澳大利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9-60.
[7]盛淑英,王子鸣,梁广东.高校思政课“互联网+考评”模式的构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41-144.
[责任编辑]王立国
Analysis of Cultural Security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NG Yibing,BI Zhixiao
(School of Marxism,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Heilongjiang,157011,China)
Abstract:As the main position of spreading and inheriting cultur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ing various cultural security challenges at home and abroad,which has impac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in China. At present,the exploration of cultural security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olidation and promotion of ideology,the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new era;cultural secur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