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配方颗粒特征图谱方法建立
2021-08-02曾永祯孙福仁李军山
曾永祯,高 晗,孙福仁,田 方,李军山 ,2*
(1.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1430;2.楚雄神威施普瑞药物研究有限公司,云南 楚雄 675000)
美洲大蠊为蜚蠊科昆虫,俗称蜚蠊,又称蟑螂、偷油郎等,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昆虫,最早以蜚蠊之名载于《神农本草经》[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具有促血管增生、组织修复、强心升压、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镇痛、增强免疫等作用[2-4],并且以美洲大蠊药材为原料开发出了许多国家系列新药,如:康复新液、心脉龙注射液、肝龙胶囊等。
美洲大蠊主要含氨基酸类和核苷类成分。根据大量实验研究发现美洲大蠊中均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2种半必须氨基酸和8种非必需氨基酸。核苷类有胞嘧啶、尿嘧啶、胞苷、次黄嘌呤、尿苷、胸腺嘧啶、腺嘌呤、肌苷、鸟苷等[5-7]。另外,美洲大蠊还含有蜚蠊酸、蟑螂油、过敏原成分、各种酶、细胞色素A、B、C、甲壳素、烟酸等。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8-10],通过 HPLC或 UPLC法分析美洲大蠊药材及其产品,为快速高效评价其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本实验采用HPLC法建立 3 批美洲大蠊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并标定了尿嘧啶、酪氨酸、次黄嘌呤、肌苷4个特征峰。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CPA225D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股份公司,德国);KH-7200E超声波清洗器(昆山禾创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1.2 材料
美洲大蠊配方颗粒(云南神威施普瑞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906151、1907241、1907284)。对照品:尿嘧啶(批号:100469-201302),酪氨酸(批号:140609-201914),次黄嘌呤(批号:140661-201704),肌苷(批号:140669-201606),均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和系统适用性实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体积比3%甲醇溶液(含0.1%冰醋酸)为流动相B,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 mL·min-1,柱温30 ℃;以表1中的梯度洗脱条件进行检测,理论板数按肌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 000。
表1 流动相洗脱程序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酪氨酸、尿嘧啶、次黄嘌呤、肌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 mL含尿嘧啶0.05 mg、酪氨酸0.08 mg、尿嘧啶0.05 mg、次黄嘌呤0.1 mg、肌苷0.1 mg的混合溶液,即得。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1.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5%乙醇25 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50 W,频率40 kHz)1 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5%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15 mL,水浴蒸干,残渣加水适量使溶解,转移至10 mL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4 测定法
分别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5~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具体见图1。
2.5 方法学考察
2.5.1 精密度试验 取美洲大蠊配方颗粒,按照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美洲大蠊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进样6次,结果各主要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的RSD为0.04%~2.48%之间,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2 稳定性试验 取美洲大蠊配方颗粒,按照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美洲大蠊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分别于制备后0 h、2 h、4 h、6 h、8 h、10 h、12 h时检测,结果各主要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的RSD为0.15%~1.70%之间,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
2.6.3 重复性试验 取美洲大蠊配方颗粒,按照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美洲大蠊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依法测定,结果各主要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的RSD为0.13%~1.96%之间,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6 样品测定
取美洲大蠊配方颗粒适量,照“2.4”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另取尿嘧啶、酪氨酸、次黄嘌呤、肌苷对照品适量,照“2.3”项下方法制备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记录尿嘧啶、酪氨酸、尿嘧啶、次黄嘌呤、肌苷保留时间,计算相对保留时间,结果见表2。
注:对照品溶液(A)(1:尿嘧啶 2:酪氨酸 3:次黄嘌呤 5:肌苷)。
注:美洲大蠊配方颗粒样品(B)。
表2 3批美洲大蠊配方颗粒特征图谱测定结果
由表2可知,美洲大蠊配方颗粒特征图谱有7个特征峰,与次黄嘌呤对照品参照物相对应的峰为S峰,计算相对保留时间,RSD<2.0%,故规定:其他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10%范围内,规定值为:0.74(峰1)、0.95(峰2)、1.05(峰4)、1.11(峰5)、1.24(峰6)、1.50(峰7)。
3 讨论
本实验对美洲大蠊配方颗粒样品进行全波长扫描,比较不同波长下色谱图的峰数目与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在254 nm波长下美洲大蠊配方颗粒的峰数目较多且分离度良好,且溶剂峰影响小,因此将254 nm作为美洲大蠊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的检测波长。
本研究建立了美洲大蠊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测定方法,并标定了尿嘧啶、酪氨酸、次黄嘌呤、肌苷4个特征峰,测定了3批美洲大蠊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方法科学、稳定、可靠。为美洲大蠊的产品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指标,同时为完善美洲大蠊的质量标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