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根管填充法在急慢性牙髓炎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2021-08-02李丹霞
李丹霞
(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 牙体牙髓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牙髓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科疾病,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器质性损伤及病原学侵入,因发病程度不同分为急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其临床症状均伴有自发性或阵发性疼痛,风吹或冷热刺激性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和休息[1]。目前,对牙髓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输液消炎、拔髓及根管填充术等。其中大量研究报道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术效果优于多次根管治疗术,可降低术后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等,但是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术目前多用于慢性牙髓炎治疗,在急性牙髓炎的治疗应用报道较少[2-3]。基于此,本研究将一次性根管填充术应用于急性和慢性牙髓炎,对比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患有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发病程度不同将其分为急性治疗组(48例) 和慢性治疗组(50例)。急性治疗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18 ~36 岁,平均(31.64±3.66) 岁;病程3 ~7 d,平均(5.06±1.31) d。慢性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8 ~38 岁,平均(32.13±4.46) 岁;病程8 个月至2年,平均(15.67±3.43)月。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治疗组病程显著长于急性治疗组(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均符合《口腔疾病诊疗指南》第三版急慢性牙髓炎临床诊断标准[4];②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订知情同意书;③均伴有剧烈性牙髓疼痛且无其他口腔器官疾病。
排除标准:①孕期及哺乳期妇女;②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③有精神沟通障碍者;④合并其他类型口腔疾病者;⑤有根管填充治疗史者。
1.2 治疗方法
患者经入院确诊后,于次日早晨接受龈沟液常规采集,治疗前保持空腹8 h。在采集前擦干齿龈并用棉卷隔湿,将已事先称重的Whatman3# 灭菌滤纸条插入龈沟停留30 s 后取出,并放入1.5 mL 灭菌ep 管中。对含有龈沟采集滤纸的ep 管称重,计算采集前后差值即龈沟液重量。以每毫克龈沟液加入1 μL PBS(0.01M,pH7.4) 进行稀释并离心,收集上清液,炎性指标IL-6、IL-1β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试剂盒生产公司: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炎性指标hs-CRP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生产公司:上海执诚生物;型号:7180) 检测。术前,对患部进行X 线诊断,确定患部牙髓位置、根管深度及覆盖范围,同时确定患部有无坏死、脓肿及瘀血等;于患部周围行2% 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采用Protaper 镍钛器械进行牙髓开张,清除坏死及病变组织,用含青链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患部并适当扩张根管,并采用根管测量仪测定根管深度后预备根管;使用甲醛甲酚合剂对预备根管消毒20 min 后,用含0.5%甲硝唑的生理盐水冲洗并干燥处理,在X 线辅助下采用侧方加压将根管填充剂牙胶尖一次性缓慢填充至根管中,注意与根管保持持平,确保填充恰当后进行永久填充窝洞。所有患者经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后,连续3 天静脉滴注含VC 的葡萄糖生理盐水+ 含甲硝唑的生理盐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疼痛消失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①疼痛得分:分别于治疗前( 入院当天) 和治疗后( 治疗第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估患者的疼痛得分,分值范围0 ~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5]。②疼痛消失时间:患者接受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至牙髓疼痛消失间隔时间。③炎性因子水平: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龈沟液IL-6 及IL-1β 水平。④治疗总有效率:参照杨镇泽[6](2019) 报道的近期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 临床症状消失、咀嚼功能完全恢复、不存在其他不适问题)、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咀嚼明显恢复、有轻微不适感)和无效( 临床症状为缓解或加重,咀嚼功能未恢复,存在牙周围其他不适症状),治疗有效率=(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各组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 17.0 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得分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前,急性治疗组患者的VAS 评分显著高于慢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治疗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显著长于慢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得分及疼痛消失时间变化(± s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得分及疼痛消失时间变化(± s )
组别 例数 VAS 评分/分 疼痛消失时间/d治疗前 治疗后急性治疗组 48 8.44±0.39 3.78±0.23 6.78±0.54慢性治疗组 50 7.58±0.27 3.69±0.35 4.36±0.71 t 12.743 1.468 18.932 P<0.001 0.073 <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急性治疗组患者血清CRP 水平、龈沟液中IL-1β 及IL-6 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 水平、龈沟液IL-6 和IL-1β 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龈沟液中IL-1β 及IL-6 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
组别 例数 CRP/(mg·L-1) IL-1β/(ng·mL-1) IL-6/(n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急性治疗组 48 3.19±0.23 1.17±0.09 1.74±0.23 0.71±0.14 8.56±1.17 3.21±0.76慢性治疗组 50 2.58±0.27 1.14±0.10 0.91±0.17 0.68±0.11 5.43±0.56 2.98±0.84 t 12.021 1.558 20.366 1.182 17.000 1.423 P<0.001 0.061 <0.001 0.120 <0.001 0.079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急性治疗组48例患者中,20例显效、25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3.75%;慢性治疗组50例患者中,23例显效、25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6.00%。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χ2=0.256,P=0.674)。
3 讨 论
牙髓炎是一种疼痛较为严重的口腔疾病,长期未得到治疗容易诱发牙周炎及口腔溃疡等,严重危害患者健康[7]。目前,牙髓炎的治疗主要依据患部深度及病变程度采用不同疗法,对于伴有牙髓根管坏死患者常采用根管填充术治疗[8]。牙髓根管填充治疗术是一种在髓根扩张及患部清除基础上实施的根管填充封闭治疗,传统治疗多采用多次填充方式,但这种方法因诊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且感染风险大而被一次性根管填充所取代。一次性根管填充是基于甲醛甲酚合剂的消毒、局部髓根蛋白固化及X 线辅助填充方式,有效解决了多次根管填充的现存问题,减少了髓根损伤组织的多次刺激,从而促进局部愈合[9]。一次性根管填充术目前多应用于慢性牙髓炎治疗,而对于急性牙髓炎的治疗报道较少,且其对治疗效果评价方面缺乏患部及血液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有效分析。有研究发现,牙髓炎及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1β 及IL-6 水平呈现高表达,在牙髓种植治疗中IL-1β水平与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呈正相关,而IL-6 与IL-1β起到协同作用,hs-CRP 是患者炎症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指标[10-11]。因此,将这些炎症相关指标应用于不同程度牙髓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一次性根管填充术分别应用于急性和慢性牙髓炎患者的治疗中,同时综合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 评分、血清hs-CRP 水平、龈沟液IL-6和IL-1β 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前,急性治疗组患者的VAS 评分、血清hs-CRP 水平、龈沟液IL-6 和IL-1β 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治疗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血清hs-CRP 水平、龈沟液IL-6 和IL-1β 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此结果证实一次性根管填充对急性和慢性牙髓炎均有效,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患部炎症。治疗后,急性治疗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显著长于慢性治疗组(P<0.05),此结果说明急性治疗组患者术后应增加疼痛护理工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在90% 以上,且无显著差异(P>0.05),此结果充分证实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适应于急性和慢性牙髓炎治疗。
综上所述,一次性根管填充术适应于急性和慢性牙髓炎治疗,一次性根管填充法对急慢性牙髓炎患者疼痛缓解及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效果均显著,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