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息肉经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后不同结局的原因分析

2021-08-02张宁博

医药与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腺瘤息肉结肠

张宁博

(通许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开封 475400)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按照病理性质可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大类。结肠息肉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腹痛、便血、便秘、大便次数增多等,由于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常见于体检时结肠镜下发现息肉病变[1]。结直肠腺瘤经过10年左右会逐步发展成结直肠癌,肠镜检查可及时发现结直肠息肉,切断其向癌变发展的过程[2]。因此对于结肠息肉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对于结肠息肉的治疗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逐渐替代传统手术,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但息肉切除后复发率仍较高,这成为目前临床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3]。分析经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癌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结肠息肉经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后不同结局的原因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通许第一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50例行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的结肠息肉患者,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30 ~80 岁,平均(48.22±2.58)岁,患者经1年随访后按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90例,未复发组60例,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参照《2019年结直肠癌肝转移诊疗指南最新解读》[4]中关于结肠息肉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18 岁以上;(3) 均行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者等。

排除标准:(1)既往有结直肠切除术史、炎症性肠病、家族遗传性息肉病者;(2) 肠道准备不佳,影响观察操作;(3)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4)临床资料不全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检查血常规、心电图等无明显异常,术前7 d 停止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在术前4 h 进行肠道准备,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术中根据内镜下分型,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行内镜下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息肉数目、息肉直径、息肉位置。

影响结肠黏膜切除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对临床资料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gtic 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0 软件中分析,用n(%) 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复发组男性、年龄≥60 岁、息肉数目≥3 枚、息肉直径≥2 cm、腺瘤性肠息肉占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两组患者息肉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

2.2 影响结肠黏膜切除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将临床资料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术后复发因素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gtic 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0 岁、息肉数目≥3 枚、息肉直径≥2 cm、腺瘤性肠息肉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结肠黏膜切除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内的息肉样病变,息肉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是由于炎症反复刺激导致黏膜增生,增生性息肉发病机制与炎性息肉相似,这两种息肉基本不会癌变[5]。而腺瘤性息肉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目前临床上对于结肠息肉的治疗主要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通过内镜下介入治疗,不用传统手术就可以将这种癌前病变去除,但常出现较高的复发率,导致治疗结果受限。因此确定影响结肠黏膜切除术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6]。

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复发率较高,葛军[7]等通过分析163例患者临床资料得出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复发率高达58.28%。本研究通过分析行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的结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复发组男性、年龄≥60 岁、息肉数目≥3 枚、息肉直径≥2 cm、腺瘤性肠息肉占比高于未复发组,两组患者息肉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临床资料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术后复发因素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gtic 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0 岁、息肉数目≥3 枚、息肉直径≥2 cm、腺瘤性肠息肉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傅亮等[8]研究结果相符。

男性结直肠息肉复发率高于女性的原因可能在于男女体内激素水平的差异、男女生活方式及饮食方式的差异[9]。有学者在一项研究中表明,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增生性息肉、进展性结肠病变,年龄是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10]。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便秘、腹泻、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较高,对肠道刺激较大,成为60 岁及以上患者复发率较高的原因[11]。既往有研究报道显示,多发性肠息肉是导致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复发的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相符[12]。病理类型与结直肠息肉的复发相关,腺瘤性肠息肉的复发率高且癌变可能性较大,本研究中腺瘤性肠息肉的复发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与正常组织相比,腺瘤性肠息肉具有更快的分裂增长速度,更易诱发肠息肉病变[13]。为降低结肠黏膜切除术复发率可采取具体措施进行早期预防,对于高龄患者在手术前后应规律生活及饮食习惯,降低肠道刺激,及早检出肠息肉,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男性、年龄≥60 岁、息肉数目≥3 枚、息肉直径≥2 cm、腺瘤性肠息肉是影响结肠息肉患者经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随访方案,从而降低复发风险。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需扩大样本量进行多样本量、多中心点的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腺瘤息肉结肠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