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条道” 提升音乐欣赏力
2021-08-01曹月娇
曹月娇
【摘要】音乐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优势。在教学中音乐欣赏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本文着力从听、唱、动、讲四方面谈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力,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欣赏力;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出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通过听、唱、动、讲“四条道”,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一、通过“听”,展开联想与想象
教育论告诉我们,小学生欣赏音乐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去感受音乐的美和理解音乐的内容的。诚然,这种联想和想象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学生于实际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上才能进行的。就乐曲标题而言,教材大部分安排的是表意性标题,而表意性标题本身概括了音乐的基本内容。针对这一教材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笔者在新授课时,往往先不介绍作曲家,也不介绍乐曲的内容和背景,而是就让学生看标题、读标题,写标题,再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乐曲,并凭借标题中感知到的,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聆听完一遍或多遍之后,组织学生围绕标题,说说自己想到什么?也可四人一小组或全班开展议论,或谈感受,或说见解,或发质疑,或剖析标题,相互说出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教师不要限制学生,只要孩子们的联想、想象是有根据的,只要能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不管孩子们怎么想,怎么说,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这样扣乐曲标题,听乐曲、展联想、抒己见、相启发,潜移默化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对乐曲的欣赏力,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力与想象力。
二、通过“唱”,让学生熟悉主题
小学音乐教材欣赏中的“思考与练习”,最多的问题就是:这首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A与B主题出现的顺序?A主题和B主题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等等。音乐欣赏虽然是听觉艺术,笔者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得出,要想让学生听明白乐曲,回答“思考与练习”中的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熟悉主题或是主题的片段。熟悉主题是欣赏乐曲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作品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熟悉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准确听辨出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其欣赏能力也从中得以提升。
熟悉乐曲的主题不是只听不唱,或是只唱不听,要根据作品主题的难易度及不同年级学生不同基础来确定教学方法。
1、通过分段视唱熟悉主题。就唱而言可以让孩子们分段视唱主题。进而培养学生欣赏主题的能力。
2、通过模唱熟悉主题。作品的音域比较宽,难度较大,笔者在欣赏主题教学时,先让学生听老师唱主题旋律,然后用模唱方式跟着琴声轻声模唱来熟悉主题。
3、通过“指谱”熟悉主题。旋律难度较大,不宜让学生模唱、视唱,像这样的乐曲,如何让学生熟悉主题,欣赏主题呢?笔者采用指谱法,把主题出现在大屏幕上,要求学生认真听音乐主题,一边看老师指谱。进行时,老师用教鞭或光标跟随音乐指出旋律音符,或者请音乐素质较好的孩子上台指出音乐所演奏到的音符。最后全班学生跟随音乐,在各自的课本上边听边指谱,老师巡视。通过这样的“指谱”,可以训练学生听赏音乐的专注力。
教学实践表明,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视唱乐曲的片段或主题旋律,不仅可以温习有关乐理知识,提高学生识谱,视唱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或感知作品的风格、特色与内涵。
三、通过“动”,让学生表现音乐
《音乐课程目标》指出:可以通过教学中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音乐课不要把课堂纪律看得那么重要,因为学生的安分守纪会限制大脑的创造力与表现力。針对小学生好动的年龄特征,笔者在音乐教学时,采用以动制动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各个器官去表现音乐,引导学生变无规则的乱动为有意义的“动”,既能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欣赏的内容及不同年级的学生,引领学生不一样的“动”。除了上面例举的表现音乐内容的“动”,也可以根据乐曲作品不同音色,模拟演奏不同的乐器。可以让学生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分辨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然后就模仿这一乐器演奏。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跟随音乐指挥,通过学生的“动”来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动”,既训练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欣赏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表现中,从而获得生动活泼的课堂效果。
四、通过“讲”,让学生理解音乐
无数教例表明,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力,需要教师的讲。笔者认为,教师的“讲”应尽量艺术化、简洁化、开放化,一定要具体明确并且具有启发性。教师的“讲”可以在乐曲欣赏的开始处或者在中间,也可以在结尾处,特别是在欣赏的关键处,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加以提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看插图、看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通过话“画”与“写”等方法来表现作品。总之,欣赏教学的方法很多,“教有法,贵在得法”,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层次及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作品,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活动,把音乐欣赏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使学生能主动愉快地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1]沈爱红.浅谈小学音乐课中的创造力培养[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0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