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框架理论下的中美经贸摩擦话语分析
--------基于《人民日报》的相关新闻报道
2021-07-30曹琳婧
曹 琳 婧
(江苏开放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6)
2019年8月2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美国将从2019年9月1日起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3 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对于美国政府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的霸凌主义行为,央视《新闻联播》节目连续4天进行了批驳。美国政府肆意挑起贸易摩擦的行为,导致中美双方经贸冲突持续升级,极大地损害了中美两国及世界其他各国的利益。自2019年8月1日至9月30日,针对美方在中美经贸关系上的不当行为和言论,《人民日报》连续刊登了大量新闻报道与评论,对中美双方持续升级的贸易摩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
为研究《人民日报》在此期间关于中美经贸摩擦新闻报道的新闻框架特点,笔者检索了该报在此期间公开刊发的有关报道文章,甄选了有效样本43篇。然后,依据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学者臧国仁提出的新闻框架理论模型,从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主题类别、报道倾向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1]36-37,并归纳出了新闻报道样本的主题、结构、话语等特点。研究表明:《人民日报》通过对消息来源、报道主题、报道倾向的精心选择组织,构建了该报特色明显的媒体报道框架结构,态度鲜明地传递出中国政府以积极防御的策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决心:既注重巩固中美关系基础,又敢于正面应对美国的单边主义,以实现以反制促合作。
一、《人民日报》相关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分析
新闻媒体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消息来源,向新闻受众展示那些被认可的观点,屏蔽那些不被认可的观点,从而实现引导舆论、营造声势的目的[2]39-51。媒体选择消息来源的角度,直接反映了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所持的基本态度、立场和观点[3]1 093-1 094。根据检索到的有关新闻报道的内容,笔者将研究样本的消息来源分为以下八个:(1)中国官方。来源于中国政府及政党机构,占36%。(2)美国官方。来源于美国政府及政党机构,占8%。(3)中国专家学者。来源于从事国际经贸领域研究的中方专家学者,占17%。(4)美国专家学者。来源于从事国际经贸领域研究的美方专家学者,占6%。(5)中国民间。来源于中国经贸界、工商界以及企业界人士,占4%。(6)美国民间。来源于美国经贸界、工商界以及企业界人士,占21%。(7)美国媒体。来源于美国知名新闻媒体,占2%。(8)国际社会。来源于中美两国以外国家的政府及民间组织,占6%。
从以上列举的数据可以看出:研究样本中,(1)来自中国国内的新闻报道占比57%,其中来自中国政府的消息占36%,中国经济领域专家的消息占17%。(2)来自美国方面的消息共占37%,其中,来自美国民间组织的消息占21%,美国经济领域专家的消息占6%,美国媒体的消息占2%。(3)来自国际社会的消息约占6%。从研究样本看,(1)来自中国政府的消息援引占比最高,共14篇,约占新闻报道总量的1/3。(2)来自美国民间的新闻消息,共8篇,约占新闻报道总量的1/5。(3)来自中国专家学者的消息,共7篇,约占新闻报道总量的17%。(4)来自中国民间的新闻消息有2篇,只占4.7%;来自美国媒体的新闻消息只有1篇,占2.3%。
从新闻报道数量的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国内来源的报道数量略超半数,源自美国和国际社会的新闻报道约占43%。可以认为,《人民日报》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全面反映了中美双方和国际社会对中美经贸摩擦事件的立场和态度。《人民日报》以报道中国政府、专家学者的观点为主体,兼顾美国政府和美国民间人士的声音,同时也援引了国际社会的评论,多角度、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了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真相,揭露了美国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的企图,批驳了美国政府搞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错误行径,指明了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美国政府搞经贸摩擦不得人心[4]244-246。
《人民日报》通过选择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构建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闻框架结构,传达了中国政府在处理中美经贸摩擦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阐释了中国政府采取贸易反制活动的合理性。该报通过引用中国官方新闻发言人的谈话和经贸领域专家学者的观点,引导广大受众正确认识中美经贸摩擦问题的本质[5]32-38。《人民日报》构建的新闻报道框架,全面展示了中国政府放眼未来的包容合作精神,塑造了中方愿意在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美方加强沟通协商的良好国际形象。
二、《人民日报》相关新闻报道的主题框架分析
新闻报道的主题是对新闻媒体报道新闻事实的视角及其传递的新闻观点、态度的基本概括,涵盖了媒体报道的基本范围和内容。媒体报道的主题选择是构建新闻报道框架结构的基础。笔者在分析样本后发现,《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关注焦点是双方的言语辩论。此类新闻报道共计35篇,占总数的81.4%,分别是中美双方开展共同对话5篇、美国民间人士批评中美经贸摩擦4篇、美国民间人士批评其对中国加征关税9篇、中方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策略9篇、中方批评美国政府具体行为5篇、国际社会批评美国挑起贸易摩擦行为3篇。总体来看,《人民日报》的报道主题框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闻报道内容以说理辩论为主
在检索到的43篇新闻报道中,有8篇侧重于阐明美方挑起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真相,占样本总量的18.6%。这8篇相关报道侧重于叙述美国加征关税行为的负面影响,及其对世界经济贸易秩序的危害。构建上述新闻报道框架,目的在于避免与美国政府发生正面冲突,增大中美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冲突的余地,从而将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置于双方可控状态。在美方拟提出对3 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后,2019年8月2日,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指出:“美国政府的做法严重背离了两国解决经贸摩擦问题的正确轨道,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上述发言表明,中国政府无意加剧中美经贸摩擦。然而,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中方被迫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6]63。《人民日报》通过引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的上述谈话,展示了中国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一贯坚持以说理辩论为主的原则立场。
以说理辩论为主的35篇新闻报道注重选择中国政府与美国民间人士的观点,以突出表达“不仅中方政府反对激化中美经贸摩擦,而且包括美国普通民众在内,也反对美国政府逆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错误行为”。《人民日报》所选择的新闻报道,其篇目主题虽然来源于中方、美方和国际社会三方面,但其释放的消息都指向美国政府肆意加征关税行为的消极影响,让推行“美国优先”战略和“冷战”思维的美国政府显得十分孤立,使世人觉得这种逆世界潮流的经贸摩擦行为执行起来必然是困难重重,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美国政府挑起国际贸易摩擦的行为,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损人不成反害己。
(二)对美国挑起贸易摩擦的行为以正面批驳为主
在《人民日报》刊发的新闻报道中,有21篇对美国政府挑起中美经贸摩擦的行为进行批评劝告,占样本总量的48.8%。由此可见,中方对美方加征关税挑起贸易摩擦的行为表示强烈反对。其余的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建议中美双方加强沟通和对话,在合作共赢前提下实现经贸关系的正常化。
《人民日报》通过选择新闻报道主题而构建起来的新闻框架,充分指明了中美经贸摩擦的负面影响,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处理这一复杂问题上的根本立场和态度,揭示了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真相,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同情。《人民日报》援引国际社会反对中美经贸摩擦冲突的声音,对美方逆世界潮流而动挑起贸易冲突的错误行为进行了声讨,对中方采取积极防御的反制行为给予了声援。这对促使中美双方开展对话合作具有强烈的暗示意义。《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框架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中方愿意与美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解决经贸摩擦。
(三)以积极防御方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冲突
《人民日报》十分关注中方应对冲突的言行,相关的新闻报道有22篇,包括报道中方应对措施的文章6篇、应对策略的文章9篇、批评文章5篇、趋势判断的文章2篇,合计占样本总量的51.2%。其中,研究分析中方应对美方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提出应对措施的新闻报道共15篇,分别是报道中方应对经贸摩擦措施的文章6篇、中方应对经贸摩擦策略的文章9篇,合计占样本总量30.2%;报道中国政府采取反制措施,直接对美国出口中国商品对等加征关税的文章共7篇,分别是中方对美国政府具体行为进行批评的文章5篇、中国官方对中美经贸摩擦趋势进行判断的文章2篇,合计占样本总量16.3%。可见,《人民日报》在选择新闻报道文章时,更注重展示以谈促和方针,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中国克制和合作的态度;同时,也亮出了中国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冲突的底线----以明确的反制行动来影响美国政府处理中美经贸摩擦问题的决策,实现了以柔克刚的战略目标。
《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框架显示:中国政府在反制美国政府挑起的贸易摩擦冲突中,“言必信、行必果”。这证明中国政府有决心、有能力、有实力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冲突。《人民日报》用事实向世界证明:中国经济有强大的发展韧性,中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通过强化国内经济循环,消化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阻碍,保持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另外,中方还有世界上其他国家给予的声援和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壮大,美国政府推行贸易单边主义的倒退行径必将逐步陷入孤立,美国政府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贸易政策最终将会把美国政府拖入完全被动的境地[7]88-109。
三、《人民日报》相关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分析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新闻记者或新闻媒体机构对其报道客体的态度及价值判断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反映,是新闻媒体机构自身根本立场、核心观点、传播方式、价值兴趣的集中体现[8]132-146。根据新闻报道倾向性概念,可以把新闻报道分为正面积极报道、负面消极报道和中性报道三种类型。按照上述分类,可以对研究样本进行分类整理。
从态度倾向性看,对中方言行进行正面报道的新闻有3篇,占样本总量的6.9%;对美方言行进行负面报道的篇数为18篇,占样本总量的41.9%。《人民日报》通过选择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表明了中国官方媒体对美国挑起中美经贸摩擦行为的否定态度。
在《人民日报》所选的文章中,中性倾向的新闻报道有15篇,包括中美双方共同中性报道4篇、中方言行中性报道11篇,合计占比34.9%。《人民日报》用略超1/3的中性报道,来客观公正地反映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真相,向世界展示中美经贸摩擦的起因、经过和发展历程,向世界表明中国政府所提倡的和平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也表明了中国希望通过合作磋商、平等对话等方式,推动中美经贸摩擦问题的解决,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
提取《人民日报》在不同主题下的关键词,进行倾向性词频分析:从检索结果看,中方报道中正面词汇的频次为437次,占倾向性词汇总量的39.5%;美方报道中负面词汇的频次为630次,占倾向性词汇总量的56.9%。另外,中美双方报道中的中性词汇频次为40次,占倾向性词汇总量的3.6%(参见表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人民日报》用大量的负面词汇报道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塑造了美国损人不利己、出尔反尔、不负责任的国际形象。此类负面词汇占不同倾向报道词汇总量的56.9%。另外,该报也使用了大量的正面词汇,展现了中国有能力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冲击、有实力捍卫自己权益、有决心维护国际经贸规则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此类正面词汇占不同倾向报道词汇总量的39.5%。《人民日报》通过对相关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使中美两国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和鲜明对比。
表1 不同倾向报道主题及关键词频统计表
《人民日报》通过选择相关新闻事件的报道主题,运用严谨、准确、生动的词语,客观描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真相,并在阐明中美经贸摩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赋予了新闻报道鲜明的感情色彩,准确传达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对中美经贸摩擦冲突的坚定立场:中国政府一贯坚定地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中国政府和人民真诚希望巩固中美双边合作关系,维护世界贸易秩序。对于美方执意挑起的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中国将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以反制促合作。中国政府将通过制定相应的反制措施,让美国政府清醒的认识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而敦促美国政府回到处理中美经贸关系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关新闻报道在提及中方经济发展实力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是“强”与“发展”。这集中反映了中方在面对美方肆意加征关税所带来的危机时,对自身经济发展强大韧性、国内市场空间广阔的强大自信[9]33-36。在中方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新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排除”和“应对”。这反映出中国政府在采取反制措施时,坚持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基本原则。中国采取反制措施的目的在于使美国政府认识到: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不仅不能实现打贸易战所追求的目标,而且还将会给美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带来巨大危害[10]6-20。《人民日报》从维护中美两国经贸发展关系的大局出发,更多运用“合作”“希望”等词语,建议中美双方多开展平等有效的积极对话,为恢复互利友好合作的经贸关系创造必要条件。这充分释放了中国政府在解决中美经贸摩擦问题上的诚意与善意,有助于更好推动中美双方通过对话解决经贸摩擦问题。
四、结 语
从《人民日报》检索出的相关新闻报道样本看,其消息来源主要是中国政府发布的官方消息,占到样本总量的36%;而《人民日报》源自美国的消息则多引自美国民间人士质疑中美经贸摩擦的声音,约占样本总量的21%。采用中国政府官方反制美国政府挑起贸易摩擦的消息,与美国民间质疑贸易单边主义的声音遥相呼应,这个框架模式反映出中方希望通过与美国政府加强沟通协商,尽量以迂回缓和的对话方式来解决中美经贸摩擦问题的意愿。在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分析方面,中方的正面报道词汇占检索到的倾向性词汇总量的39.5%,而美方的负面报道词汇则占56.9%。《人民日报》用这些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汇,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全力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的坚决态度,也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完善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决心。《人民日报》通过选择相关新闻事件的报道主题,运用严谨、准确、生动的词语,客观描述了中美贸易摩擦事件的发展过程,准确传达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对中美经贸摩擦冲突的根本立场:中国政府一贯坚定地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真诚希望巩固中美双边合作关系,维护世界多边贸易秩序;对于美方执意挑起的贸易摩擦,中国将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以反制促合作,通过采取反制措施敦促美国政府回到处理中美经贸关系的正确轨道上来,以实际行动全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共赢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