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转复持续性房颤患者采取普罗帕酮与索他洛尔治疗对其预后以及心功能的意义分析

2021-07-30杨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普罗窦性心心房

杨飞

心房颤动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是一种快速的心律失常,心房激动频率可以达到300 次/min,更快的可以达到600 次/min,并且心房跳动不规则,心室率绝对不齐,心房的有效收缩功能减低,心排出量减少,心房颤动我国的发病率为0.77%,并且有明显的性别趋势,男性高于女性。研究显示,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房颤的发病率也增加。长期房颤情况下,心功能下降,血栓形成,严重者会发生心力衰竭,严重者会导致猝死。心房颤动中1/3 为阵发性房颤,2/3 为持续或永久性房颤[1]。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作时由于心排出量减少,患者会出现心悸、胸闷,甚至晕厥等症状,同时增加血栓的危险,严重者甚至会诱发脑卒中。目前在临床航并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房颤,治疗的主要目的为维持窦性心律,防止转为永久性房颤。目前没有较为好的手段对房颤进行治疗,一些策略和手段存在严重不足,作者对转复持续性房颤患者采取普罗帕酮与索他洛尔治疗,并且比较其有效性,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沈阳松辽中医院2018年6月~ 2019年6月收治的转复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索他洛尔组和普罗帕酮组,每组30例。索他洛尔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0~70 岁,平均年龄(65.0±5.1)岁,病程3~5年,平均病程(4.0± 0.4)年;普罗帕酮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0~72,平均年龄(66.0±5.4)岁,病程3~5年,平均病程(4.0± 0.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经心电图证实房颤持续时间为1个月~1年;②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Ⅰ~Ⅱ级,左房内径<55 mm;③患者可以按时服药,并且临床治疗完整。排除标准:QTc >400 ms,QT 间歇期>480 ms,左心衰,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左室射血分数<20%,电解质紊乱,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对基础疾病和原发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索他洛尔组采用索他洛尔治疗,起始剂量为80 mg/次,2 次/d 口服,如果没有效果可以最大剂量可以增加到120 mg/次,转复成功后以最低剂量维持窦性心律。普罗帕酮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首次顿服600 mg,第2 天改为150 mg/次,3 次/d 口服,如果没有效果可以增加至200 mg/次,病情稳定后使用100 mg/次维持窦性心律。两组均治疗3周。

1.5 观察指标 对患者每15 天随访1 次,终止时间为房颤复发或达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房颤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以及心功能情况,心功能情况包括: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QT 间期。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房颤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比较 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成功率高于索他洛尔组,复发率低于索他洛尔组,转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索他洛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房颤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比较[n(%),]

表1 两组房颤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比较[n(%),]

注:与索他洛尔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普罗帕酮组患者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QT 间期均优于索他洛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

注:与索他洛尔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房颤虽然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但是由于其方机制仍不完全清除,最严重的情况为心房电紊乱,其分类比较多,房颤的确诊主要通过心电图或者Holter 的结果,单独房颤本身不具备致死性,但是在长期的房颤情况下,会发生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均是房颤的常见并发症,房颤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并且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医疗负担[2]。因此对房颤的积极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没有特效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在临床上,房颤不容易被逆转,主要是由于心房结构发生重构和肌电重构的存在,心房重构是房颤发生的基础,也是房颤持续的基础,心房重构导致离子通道和电生理的变化,但是在早期有一定的可逆性,到了晚期会发生心房结构重构,不可逆。心房电重构,会导致内传导速度减慢、使折返激动得以维持以及折返环缩短、增多,各个离子通道发生改变。多数患者在抗律失常药物的使用下或者电击复律成功后复发,随着病情的进展,复发率越来率高,复发时间也缩短。以往临床上主要采取胺碘酮进行治疗,但是其有效率仅为50%~70%,并且还有起效缓慢,转复时间长等缺点,并且副作用多,多数患者不耐受。目前在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虽然电极复位效果较好但是不能长久使用,药物治疗均效果一般,无更为理想的药物。射频消融可以维持长时间的窦性心律,但是其为手术治疗,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且有多种并发症,且手术适用症严格,限制了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价格昂贵,多数患者负担不起。因此积极的探讨如何防治持续性房颤在临床上有着重要意义。索他洛尔为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属于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具有β 受体阻滞作用,主要的临床作用为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治疗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的心律失常,并且无膜稳定性,同时也没有内在拟交感神经活性,对心脏选择性低,使用范围广。通过电生理检查表明,索他洛尔最主要的作用点为延长AH 间期,但对HV 间期无影响,对房室传导效应没有影响,不影响钠通道和除极,对QRS 时间也无影响,临床安全性高。并且有临床数据证实,索他洛尔的有效率可以达到50%,有研究显示,在心房纤颤转复窦律的治疗中,索他洛尔的有效率与胺碘酮相当,与胺碘酮相比但是索他洛尔更加安全,不良反应少,因此广泛的应用于房颤以及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治疗。普罗帕酮也为临床上对的常用药,具有强钠通道阻断作用,属于Ic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直接的作用于心房肌组织,抑制0 相除极,对有效不应期和功能不应期均有延长作用,从而减慢传导,并且起效迅速,在口服后2~6 h 就可以起效,对房颤的治疗效果显著。普罗帕酮还有较弱的β 受体阻滞作用,心动过速或房颤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普罗帕酮的负性肌力作用还可以对抗心力衰竭,减慢心室内传导,提高心肌的稳定性,并且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目前顿服普罗帕酮治疗房颤的方案已经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但是其维持窦性心律的能力的研究并不多。崔玉华[3]在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中发现,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更加安全,并且有效,并且起效快,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谢展雄等[4]在研究中发现,普罗帕酮对转复持续性房颤效果显著,并且维持时间长,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心功能。金伟[5]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及对血清hs-CRP 的影响中发现,普罗帕酮不仅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并且可以消除体内的炎症反应。从本试验可以看出,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成功率高于索他洛尔组,复发率低于索他洛尔组,转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索他洛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患者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QT 间期均优于索他洛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大剂量使用普罗帕酮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提高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心功能,并且转复时间短于索他洛尔,普罗帕酮是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普罗窦性心心房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心房破冰师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窦性心动过缓6例临床分析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印邦长拍女记者脸惹众怒
左心房
花开在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