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氧化碳注气法在无痛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1-07-30熊兴波袁君杜国平樊淑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肠镜结肠镜息肉

熊兴波 袁君 杜国平 樊淑梅

结肠息肉是来源于结肠黏膜层的隆起病变,由于疾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无法获得患者重视度,但若病情逐步恶化,可诱发患者机体出现腹痛、腹泻以及便血等症状,严重可诱发肠梗阻、肠套叠,甚至癌变等,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工作质量以及心理情绪等方面均有不利影响[1,2]。临床中,对结肠息肉多选择内镜下切除治疗,可将病灶彻底清除。无痛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麻醉起效快、苏醒快等优势,但术后患者易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3]。近些年,随着内镜下诊治术的普及与发展,二氧化碳注气法在内镜诊治术中有着一定的应用率,二氧化碳无色、无味,不可燃,易溶于水与其他液体,腹痛、腹胀发生率低,且在血液与组织中有较高的溶解度,形成气栓几率小,具有舒适、安全等特点。因此,本文就二氧化碳注气法在无痛肠镜下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加以探讨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 收治的120例结肠息肉患者,根据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女为35∶25,年龄最小19 岁,最大72 岁,平均年龄(51.76±10.93)岁。观察组男:女为32∶28,年龄最小20 岁,最大71 岁,平均年龄(51.34±10.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息肉;②入选患者均在本次诊治术之前行结肠镜检查,且结肠息肉数≤5 枚;③患者本人或者家属自愿签订此次研究意向书;④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治疗者或更换治疗方案者;②存在精神方面疾病者;③肝肾功能等器官严重衰竭者;④存在严重传染性疾病;⑤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者、肠梗阻、出血倾向者;⑥听力障碍或语言沟通障碍者;⑦对本次治疗所用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检查前3 d,告知患者少量进食,术前10 h禁食,6 h 禁水。进入操作间后,给予患者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248)静脉注射,用药剂量为2 mg/kg,麻醉成功后,予以其治疗。根据患者息肉切除术中苏醒或因牵拉肠管导致不自主动作较大时可适量追加丙泊酚,从而达到理想的麻醉深度。对照组开展常规无痛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诊治过程中注入空气);观察组应用二氧化碳注气法行无痛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诊治过程中注入二氧化碳)。结肠镜操作:操作医师左手持肠镜操作部,右手握住镜身,适当注气并循腔进镜,进镜至回盲部后退镜。退镜过程中对所见结肠息肉,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高频电凝电切术或氩气凝固术,息肉切除完毕后,抽气退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结肠镜插至回盲部阶段时间、治疗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以及术后腹痛、腹胀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结肠镜插至回盲部阶段时间、治疗操作时间比较 观察组结肠镜插至回盲部阶段时间(6.50± 0.60)min、治疗操作时间(17.34±1.80)min 均短于对照组的(8.85±0.88)、(23.94±2.54)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结肠镜插至回盲部阶段时间、治疗操作时间比较(,min)

表1 两组结肠镜插至回盲部阶段时间、治疗操作时间比较(,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丙泊酚用量比较 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195.69±11.65)mg 少于对照组的(285.65±15.25)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311,P=0.000<0.05)。

2.3 两组术后腹痛、腹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腹痛发生率1.67%、腹胀发生率3.33%均低于对照组的11.67%、1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腹痛、腹胀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结肠息肉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多与不良的饮食、生活作息不规律、长期吸烟饮酒、遗传以及基因突变等方面有关联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长模式[4]。疾病形成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但若病情持续发展,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腹泻、腹部疼痛、肠道出血以及肠梗阻等症状。此外,结肠息肉包含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而肿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癌变潜力除与息肉的组织学分型、异型程度有关,还与息肉大小有关,尽早对疾病进行干预,预后效果确切[5]。

针对结肠息肉多选择内镜下切除治疗,可将病灶彻底清除及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疗效较确切。无痛肠镜,即应用静脉麻醉药物,使患者全身麻醉下行肠镜检查,患者安静状态下,利于医师对病灶信息进行正确、合理诊治操作。相关文献报道,无痛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可提高患者耐受力,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率,进一步确保治疗操作顺利开展[6];在麻醉药物辅助下,患者术中无痛感,手术依从性好,可有效缩短检查时间,对于高龄以及对疼痛较为敏感者更适用。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疾病的不断研究以及医疗科技持续性发展,结肠镜在临床中应用率较高,可对各种肠道疾病进行检出与治疗,若在结肠镜内注入空气可诱发腹部疼痛、腹胀以及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但,当前临床中,在应用结肠镜中可选择二氧化碳替代空气。肠镜诊治过程中需注入气体以扩张及展开肠管,充分暴露管壁黏膜便于肠镜下诊治操作,常规检查为注入空气,空气主要成分为氮气及氧气,不易吸收,易诱发腹痛、腹胀。二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不可燃,易溶于血液与其他液体,具有吸收性好等特征,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气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结肠镜插至回盲部时间及治疗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①二氧化碳易于吸收,可避免肠道过度充气而影响肠镜检查流程,从而减少插镜至回盲部的时间;②在治疗期间,肠道积气少,肠道所受刺激较小,减少了肠道受激惹后频繁蠕动以及减少患者疼痛引起的身体躁动,更利于操作者顺利完成手术操作,缩短治疗操作时间;③患者躁动减少、进镜及操作时间缩短,可减少诊治中麻醉药物丙泊酚的用量。此外,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腹痛发生率1.67%、腹胀发生率3.33%均低于对照组的11.67%、1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对照组注入的空气不易吸收,导致大肠及小肠内持续积气扩张,而观察组注入二氧化碳(易吸收)利于消除检查后肠管扩张状态,降低了术后腹痛、腹胀的发生率。通过临床相关数据可发现:二氧化碳注气法应用于无痛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率较高,而且深获临床医师认可与满意,不仅可减少结肠息肉电切术患者麻醉应激反应的发生,还可控制术后相关并发症出现,安全性高,有效性强,值得持续性推广与应用[7]。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建议术前对患者做好相关检查,比如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术前予以患者抗血小板、镇痛等药物,确保术前准备工作齐全。实施无痛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时,所有操作均用同一结肠镜主机与同一型号结肠镜,应用自主注气设备与结肠镜主机供气。术后,告知患者禁食时间,并予以抗炎补液支持治疗等,加强对患者机体状况的观察,对相关并发症做好预防工作,并合理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健康指导,缓解患者身心不适,增强其的治疗配合度与依从性。

综上所述,二氧化碳注气法应用于无痛肠镜下息肉切除术,不仅可缩短诊治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从而提高诊治效率降低麻醉费用,而且还可降低术后腹痛与腹胀发生率,提高诊治舒适性及患者依从性,具有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因而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肠镜结肠镜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分析
和爽联合莫沙必利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是否做结肠镜可以挽救生命?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