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小说人物特性,探析语文审美教育

2021-07-29黄燕紫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小说

黄燕紫

摘 要:当前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也更加重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元化的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中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审美要素,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高中语文学科中的占比较大;同时选入教材的小说也多是名家之作,文质兼美。包括人物形象美、生动叙事美及情感意蕴美等,都是内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及丰富学生情感的重要审美要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抓住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人物特性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在多样解析中引领学生理解其中的审美内涵,实现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中 小说 人物解析 审美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4.016

在小说这一重要文学体裁的分析研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抓住其丰富人物形象、经典环境描写及生动故事情节引领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能够让他们鉴赏小说的真正审美价值。然而在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囿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给学生灌输考试的内容,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阅读技巧方法进行反复训练。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语文学习体验。鉴于此,教师在探析语文学科审美教育时,可以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美进行切入,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探析小说中的不同人物,给学生提供有益的小说阅读指导,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审美教育,在对小说的深度阅读中,让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得以生成。

一、优美悦心,陶冶性情—探析人性美

在审美形态中,优美是最为基础的一种和谐美的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探析人物形象塑造时,可以从小说中人物体现的人性美入手,对其中鲜活的人物进行深刻分析,让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时,能立足审美感知及审美想象。在分析教材选编的小说的人物之美时,教师可以将那些内容及形式存在和谐统一特点的文本整理出来,引领学生挖掘小说人物的细腻、善良等天性,通过鉴赏人物形象产生别样的审美感受。

以《边城》一课为例,这节课主要通过对话的形式体现了人性美。教师在引领学生分析时,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出人物语言中内涵的情感,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交流:你认为翠翠是一个怎样的女孩?(预设:羞涩善良、温和可爱)接着,针对学生所概括的翠翠形象,思考小说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还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其他人的人性及人情之美,比如分析爷爷与老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意,翠翠和爷爷的祖孙情意,翠翠与傩送的朦胧情感等。在这些美好的情感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到沈从文的审美理想。在和谐的爱与温暖感悟中,学生再去体会文章中另含的悲情,如祖孙之间的隔阂、翠翠爱情悲剧的产生等,就更能产生共情,也更能引发学生去深刻思考沈从文笔下的“优美、健康、自然且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二、崇高启发,悦志悦神—探析性格美

所谓崇高之志,常常需要人物处在矛盾冲突中才能呈现这一伟大,处在斗争的环境状态中才能展示出坚强的性格和奋斗的意志。在高中语文小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引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还要注意关注人物在自我抗争中所表现出的能够鼓舞和启发人奋进的性格美。教师结合小说情节营造的矛盾冲突去分析人物坚强不屈的精神品格,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精神力量,培育学生的积极进取心,对他们人生观、审美观的建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比如,教师可以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疾恶如仇的转变,分析《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精神,鼓励学生从中汲取坚韧的精神力量。以《老人与海》一课为例,教师在引领学生分析桑迪亚哥人物形象时,采用问题启导的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层层启发中思考:“为了保护大马林鱼,桑迪亚哥在归航途中与鲨鱼进行了几次搏斗?”“大鲨鱼的特点及攻击力度如何?桑迪亚哥是如何与之对抗的?对抗结束后两者的状态分別是怎样的?”“为什么作者要多次安排斗争场面?从中你能学习到什么?”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对斗争场面进行分析总结时采用表格的方式整理归纳,通过反复对比,学生能够对桑迪亚哥体力逐渐不支、内心愈发强大的对比有清晰且深刻的认识。在深度阅读实践中,让学生对主人公崇高精神有充分了解,也在无形中渗透了“悦志悦神”的审美教育。

三、悲剧震颤,明辨是非—探析思想美

人物的悲剧性在高中语文小说文本中也有充分体现。悲剧作为审美判断的特殊表现形式,在小说作品的分析过程中能够带给人精神层面的震撼。小说人物的悲剧分析不仅能够引发人们的同情及怜悯,也能够成为净化人心灵、深化人思想的强大助推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分析小说人物悲剧性时,可以从英雄人物、普通百姓及反面人物等三种特色鲜明的人物入手,引领学生体悟小说内涵的深刻思想。

比如对《祝福》的教学。此篇小说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人物塑造方法,认清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以及内在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祥林嫂及鲁镇其他人的人物性格分析入手,让学生去探析悲剧的根源所在:被封建礼教束缚及迷信思想包围的人们对祥林嫂并非同情,更多的是嘲讽及看“热闹”;祥林嫂这一人物受到身体压榨剥削和封建思想的桎梏戕害,在双重的苦难中无意识、无能力去反抗的悲剧主题。这些能够让我们从中获得关于人生、社会及时代的反思。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文本情节,关注主人公遭受的苦难及如何在冲突上被打败,由此去深究悲剧根源:祥林嫂前后的肖像描写有何异同?前后两次的工作状态有何变化?柳妈、四婶等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祥林嫂的经历的?祥林嫂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祥林嫂的死与周围的人都关系吗?通过这样的讨论,教师让学生关注鲁迅所写的悲剧带给人的深刻思考,在悲剧主题的内涵分析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力,促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以升华。

四、喜剧拆穿,强化批判—探析智慧美

相较于悲剧而言,小说中的喜剧滑稽则充满了智慧,蕴藏着一种深刻的批判力量,用自己间接且含蓄的态度揭露了生活中的丑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领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时,还要能够积极去发现小说隐藏的喜剧风格,分析人物的喜剧性,从而探析其中内涵的智慧美。

比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在引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着重从人物的外在行为及内在性格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解读小说内涵:主人公别里科夫将自己装在了什么套子里?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他为什么可以辖制整个中学乃至整个城市?华连卡姐弟与别里科夫是一样的人吗?他们的出现让别里科夫经历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通过一系列连环套式的提问,鼓励学生透过作者的喜剧语言风格,直击可笑外在下掩盖的深刻问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力,让学生的反思批判意识得以增强,同时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智慧的熏陶与感染。

综上所述,小说中倾注着作者的主观审美情感,小说中的人物也是经过作家提炼形成的不同形象。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特征,丰富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也有积极作用。为了满足学生的审美情感需要,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小说中人物的深刻性及典型性,创新教学手段,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积极探析小说人物特征,渗透审美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 叶新潮《探究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教育现代化》2017年第31期。

[2] 叶梅《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年第7期。

[3] 苏燕《从〈边城〉教学看高中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8期。

[4] 孙杰《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S1期。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高中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