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95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中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检测分析

2021-07-29刘晓庆龚甜李健雄刘师文肖芳施勇周珺张艳妮徐刚熊英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风疹麻疹疑似病例

刘晓庆,龚甜,李健雄,刘师文,肖芳,施勇,周珺,张艳妮,徐刚,熊英

(江西省疾控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6)

人细小病毒B19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嗜红细胞病毒属,其感染通常与发热和出疹有关,可能被误认为是麻疹或风疹[1]。特别是在怀疑麻疹或风疹暴发情况下,人细小病毒B19引起的疾病的鉴别诊断对于麻疹消除和风疹控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了解B19病毒的感染情况,我们检测了1195份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检测阴性的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全省各设区市采集的具有发热和(或)出疹症状的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经当地实验室进行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

1.2 血清标本采集 采集监测对象静脉血3~5ml,及时完成血清分离,置于-20℃冻存待检。

1.3 病例定义

1.3.1 麻疹疑似病例以发热(体温一般≥38℃)、出疹(在病程第3~4天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一般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全身扩展,并可累及粘膜,出疹一般持续3d~5d)和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还可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1.3.2 风疹疑似病例 患者同时具备以下⑴和⑵或者同时具备⑵和⑶临床表现:⑴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1d~2d;⑵全身皮肤在起病1d~2d内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⑶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关节炎)。

1.4 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德国维润赛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相关抗体浓度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有效期内使用。结果判断: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含量>17IU/ml判断为阳性,<17IU/ml判为阴性,13~17IU/ml判为临界值,针对临界值结果的样品,重新检测一遍,若结果仍为临界,判为阴性。

1.5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测结果

2.1.1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人细小病毒B19 IgM检测情况 共检测1195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1082例有发热症状,1188例有出疹症状,其中1081例有发热伴出疹症状,共检出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阳性22例,阳性率为1.84 %,其中IgM阳性的病例标本均有发热伴出疹症状。

2.1.2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人细小病毒B19病毒发病时间分布特征 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可在发病第一天产生,第6d开始急速上升,第9d最高,提示发病一周左右为IgM抗体检测最佳时间。

2.2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人细小病毒B19病毒流行病学特征

2.2.1 不同设区市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人细小病毒B19病毒检测情况1195份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来自于11个设区市,每个设区市的病例中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阳性率在0~4.76 %之间,其中抚州市的抗体阳性率最低,为0;鹰潭市最高,为4.76 %,见表1。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阳性率在各设区市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0.36,P<0.001)。

表1 不同设区市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人细小病毒B19病毒发病情况

2.2.2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人细小病毒B19病毒发病性别分布特征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人细小病毒B19IgM阳性病例性别分布结果如下表,阳性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0,P=0.972>0.05)。

2.2.3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人细小病毒B19病毒发病年龄分布特征 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抗体水平情况如表3,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2天、最大的为80岁;病例集中在18岁以下,1100例,占92.05%,不同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2,P<0.001)。

表2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人细小病毒B19病毒发病性别分布特征

表3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人细小病毒B19病毒发病年龄分布特征

2.2.4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人细小病毒B19病毒发病月份分布特征

表4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人细小病毒B19病毒发病月份分布特征

3 讨论

人细小病毒B19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红细小病毒属的原型,是一种无包膜的小型病毒,为线性单链DNA,基因组大约为5.6 kb[2-4],细小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小DNA病毒,是一种广泛存在,极易造成人群高感染率却又鲜为人知的一种病原体[5],它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呼吸途径[6]。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可以发生在一年中的任何一个月,其感染能引起多种疾病,从轻微到危及生命,临床表现受被感染者年龄、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状态等的影响[7,8]。健康儿童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第五病,这是一种轻微的、自限性的发热性疾病[9]。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出疹等症状,与麻疹或风疹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似,这使其临床诊断更加困难,特别是在消除麻疹和控制风疹阶段,排除其他出疹性疾病如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有发热和出疹的病人中检测B19病毒有非常必要。

本研究人细小病毒B19 IgM阳性率为1.84%,高于严军雄等[10]文献报道的佛山地区献血人群的IgM阳性率(0.54%),但低于鲍海娥等[11]报道的阳性率(2.46%)。IgM作为近期感染的一个指标,其检出率可能与采样时的发病时间有关,IgM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若采样过早可能IgM还未产生,以至于阳性病例IgM结果阴性,采样过晚,可能随着时间的推后IgM抗体已经消失,后期产生IgG抗体。本研究分析了22份IgM阳性病例与采样时间的关系(图1),发现出现IgM阳性结果的病例标本采样时间在1~9天,其阳性率在1.18%~5.88%之间,发病9天采集的标本阳性率最高,为5.88%,提示可能发病9天左右是IgM产生的高峰时期,也是比较合适的检测采样时期,其中发病第8天采集的标本未检出到阳性,可能与阳性样本数较少有关,具体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图1 人细小病毒B19 IgM阳性与发病时间的关系

本次研究来自11个不同设区市,每个设区市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中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阳性率各不同,阳性率在0~4.76 %之间,提示在我省不同市区,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但是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标本量深入研究。

本研究对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的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检测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2天、最大的为80岁;病例集中在18岁以下,占92.05%。不同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别。B19病毒IgM抗体的阳性率在六个月以下儿童中最低,提示这个年龄段的婴儿有母体抗体的保护。在母体IgG抗体下降后,IgM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6~16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与文献[5]提及在5~15岁儿童和少年高发类似。

本研究对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人细小病毒B19发病月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人细小病毒B19感染是在4月和10月之间出现的,而6月是一年中最主要的月份,与文献[12]报道的春秋季高发略有差异,可能与所选择的人群以及地区不同有关。

综上所述,人细小病毒B19感染通常会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为麻疹或风疹,因此,开展人细小病毒B19抗体的检测可以为发烧和出疹等发热出疹症候群防治提供了依据。

猜你喜欢

风疹麻疹疑似病例
菏泽市2010~2020年风疹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
疑似一起潜伏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案例分析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答一位征集抗疫诗的朋友
曲靖市连续多次核酸检测阴性的一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的诊疗体会
Vaccination
东营市麻疹流行现状及控制措施
Trouble in Disneyland
春暖花开,预防风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