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胶质瘤手术患者凝血系统及血液氧合状况的影响
2021-07-29艾成菊贾小村郭奇振
艾成菊,贾小村,郭奇振
(1.漯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2.漯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输异体血在脑外伤、脑血管病等开颅手术较为常见。胶质瘤为脑肿瘤中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侵袭性极强、复发率高并且一旦复发其恶性程度随之提高,所以在手术时尽可能切除病灶尤为重要但由于胶质瘤手术更为复杂凶险、手术时间长,胶质瘤切除手术必须具备充足的异体血方可进行手术治疗[1]。故异体血输血成为困扰胶质瘤手术实施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开展,但自体血回输在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报道较少,且无任何研究关于自体血回输对胶质瘤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术中血氧状况的影响[2,3]。故本研究拟观察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胶质瘤手术患者凝血系统及血液氧合状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胶质瘤手术治疗的95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血回输的试验组48例以及异体输血的对照组47例,一般临床资料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均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⑴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胶质瘤;⑵患者均为胶质瘤初次发生;⑶患者符合自体回输、异体输血适应症;⑷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目的及潜在的风险,愿意配合治疗研究。
排除标准:⑴术前存在血栓、白血病、DIC等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⑵病情危重,患者和(或)家属放弃治疗者;⑶预期生存周期<1年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方法及生命体征监测相同,常规的显微镜下大脑开颅胶质瘤切除术。试验组术中选择自体血回输,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患者术中出血,120 mmHg负压吸引,回收的血液给予肝素抗凝,分别经过滤、离心、生理盐水净化后去除红细胞碎片、肝素等杂质,浓缩红细胞,并根据输血指征予以输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异体血回输,回输量选择标准同试验组。
1.3 观察指标 取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血液成分、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氧指标、感染率、有效率、术后一年和三年生存率。其中血液成分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利用迈瑞医疗生产的BC-53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g)、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与术前、输血前、输血结束后采血并利用沃芬医疗器械商贸(北京)有限公司凝血分析仪ALP TOP 700测定。血氧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采集自监测仪器。有效率判定标准为麻醉和手术顺利实施,术中无明显的呼吸、循环指标紊乱,术后正常苏醒,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均恢复正常状态。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23.0软件,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检验水准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血液成分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血液成分均相近(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血液成分比较()
表2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血液成分比较()
指标术中出血量(ml)术中输血量(U)血液成分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g/L)红细胞(g/L)白细胞(g/L)试验组(n=48)155.85±1.85 0.95±0.05 4.49±0.21 2.16±0.24 192.55±1.55 4.48±0.31 7.35±0.25对照组(n=47) t 156.10±1.80 0.90±0.10 4.53±0.23 2.14±0.22 193.10±1.58 4.45±0.33 7.39±0.27 P 0.421 0.298 0.295 0.289 0.266 0.288 0.289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2 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分析 根据表3可知,两组患者术前PT、APTT、TT、ACT、Hct、Fbg、Hb、PLT及INR等凝血功能相关的评价指标均相近(P>0.05)。根据表4可知,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凝血指标PT、APTT、TT、ACT和INR等均升高,而Hct、Fbg、Hb、PLT等指标均降低,提示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较术前均存在减弱现象,与既往研究相符,患者需接受输血治疗以改善凝血功能,但两组间上述指标亦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表5可知,上述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提示凝血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但但两组间上述指标依然无明显差异(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项目 试验组(n=48)P PT(s)APTT(s)TT(s)ACT(s)Hct(%)Fbg(g/L)Hb(g/L)PLT(×109/L)INR 11.87±1.29 30.29±2.38 16.85±1.38 105.62±3.92 39.82±2.58 2.79±0.58 135.61±10.87 198.56±18.21 0.98±0.08对照组(n=47) t 11.82±1.23 30.18±2.25 16.70±1.31 105.18±3.85 39.71±2.52 2.73±0.56 134.68±10.27 197.63±17.53 0.97±0.09 0.298 0.318 0.186 0.276 0.197 0.168 0.387 0.187 0.118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表4 两组患者输血前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输血前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项目 试验组(n=48)P PT(s)APTT(s)TT(s)ACT(s)Hct(%)Fbg(g/L)Hb(g/L)PLT(×109/L)INR 13.82±1.25 36.72±2.68 19.52±1.38 116.62±3.87 30.85±2.98 2.22±0.45 89.62±8.29 152.30±13.58 1.18±0.12对照组(n=47) t 13.26±1.27 35.52±2.58 19.48±1.45 115.29±3.65 30.72±2.78 2.31±0.49 90.62±8.33 150.29±10.31 1.17±0.15-0.301 0.262 0.276 0.318 0.268-0.206-0.316 0.298 0.36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表5 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表5 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项目 试验组(n=48)P PT(s)APTT(s)TT(s)ACT(s)Hct(%)Fbg(g/L)Hb(g/L)PLT(×109/L)INR 12.62±1.31 32.27±2.68 16.87±1.29 108.12±3.88 38.70±2.93 2.68±0.57 129.58±9.29 186.28±19.06 0.99±0.09对照组(n=47) t 12.51±1.29 32.28±2.78 16.72±1.39 108.27±3.71 38.87±2.68 2.61±0.58 129.08±9.21 188.58±19.18 0.98±0.09 0.318 0.326 0.197-0.122 0.256 0.178 0.405 0.293 0.178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3 血氧状况分析 根据表6可知,两组患者术前PaO2和SaO2较高,输血前显著降低,输血后又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变化趋势一致,三个时间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氧状况比较()
表6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氧状况比较()
组别PaO2(Kpa)t P SaO2(%)术前输血前输血后术前输血前输血后试验组(n=48)12.51±1.89 11.28±1.58 12.59±1.72 97.36±2.99 95.28±3.51 98.52±2.63对照组(n=47)12.42±1.87 11.19±1.32 12.46±1.58 97.25±2.98 95.11±3.06 98.45±2.57 0.398 0.278 0.318 0.328 0.192 0.571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4 预后分析 根据表7可知,试验组治疗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有效率及术后一年、三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7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n(%)]
3 讨论
输血是弥补手术出血,维持正常血容量和血压,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但发热、溶血、等输血常见过敏反应一直困扰并威胁着临床治疗的安全。而且,异体血由于现有的检测技术手段问题,有出现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增大了输血风险[4]。本研究针对两组输血患者的感染率和有效率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治疗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有效率及术后一年、三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证实自体输血可有效降低输血感染率,改善输血效果。此外,虽然我国人民无偿献血的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改善,但碍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血液需求量,单纯的异体血回输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极大的制约了我国手术的开展和顺利实施[5]。因此,基于上述异体血的弊端,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可显著解决我国目前异体输血的窘境,并节约大量宝贵的血液资源[6]。
近年来,随着自体血回收和处置仪器的发展,自体血的临床应用日益简便、快捷、经济,但其治疗的安全性和确切疗效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7]。部分研究认为自体血回收过程涉及肝素抗凝和红细胞的洗涤、离心、浓缩等复杂的过程,可严重损伤红细胞、血小板,导致血浆中大量的凝血因子破坏,极易出现凝血障碍和稀释性凝血病[8]。但亦有研究认为自体血回输对机体凝血功能的损伤并不严重,可忽略,甚至因为自体血液均为自身成分,不产生免疫抑制的同时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预后[9]。例如,有研究发现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无病生存期甚至高于异体输血[10]。在心脏瓣膜置换术、颈椎手术中,相关研究特针对自体血回输和异体血回输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均无限制区别[11]。
本研究基于上述现象,特针对胶质瘤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观察检测,首先发现胶质瘤患者输血前各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均较术前减弱,此现象在大多数开颅手术的研究中均得到证实,分析认为可能与开颅手术大量出血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有关[12]。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较输血前得到改善,恢复至术前水平,提示输血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证实输血有效[13]。但针对两组患者术前、输血前、输血后三个时间点分别进行比较,发现异体输血和自体血输血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从而证实自体血回输并不削弱患者的凝血功能,具有同异体血一致的凝血功能[14]。
血液的携氧能力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可反应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与生理功能。本研究进一步针对患者的血氧状况进行了分析[15]。观察结果与凝血功能一致,即输血前,患者的血氧状况受手术影响,PaO2和SaO2均低于术前,但输血后PaO2和SaO2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自体血的携氧能力亦与异体血相近,可满足临床手术治疗的需要。因此,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在胶质瘤开颅手术的治疗中,自体输血在不影响凝血系统和血液氧合情况下,可有效降低感染率,改善输血疗效和预后生存率,应极大的倡导自体血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