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科技人才培养实践

2021-07-29李辰凯章晨焱史一欣贾中芝

现代医院 2021年5期
关键词:院级科技人才科研项目

李辰凯 章晨焱 史一欣 贾中芝

近年来,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的发展策略已从过去的医疗技术为主转变为现在的医、教、研协同发展。科技人才是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基础,是提升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障,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的未来发展和综合竞争力[1-2]。因此,科技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面临的紧迫问题[3]。

我院地处长三角经济带,是典型的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也面临着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4]。我们通过改革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虽然仍持续存在科技人才匮乏的难题,但也初步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现以我院为例,探讨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科技人才培养措施。

1 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的科技人才困境

目前,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普遍存在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4]。科技人才匮乏主要表现有:①科技人才质量不高;②科技人才数量匮乏;③科技人才后续发展乏力,科技人才对科研的积极性不高;④科技人才分散,未形成科研团队和合理的人才梯队[5-7]。

目前,我院有正式床位2 200张,职工3 000人,但到目前为止仍无高端科技人才,如江苏省杰出/优秀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共有博士83人,博士占比为2.8%(83/3 000),而且专业型博士占比高达83.1%(69/83),科研型博士占比仅为16.9%(14/83),可见科技人才质量和数量的匮乏。科技人才后续发展乏力是指职工的继续教育潜力不足、持续开展科学研究的质量不高,一部分职工攻读博士学位、开展科学研究只是为了单纯地提高学历或晋升职称,而为了兴趣爱好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少[8]。我院的科技人才较为分散(见图1),未形成较强的科研团队和人才梯队,不但降低了学科竞争力,还降低了科研项目的可持续性,为后续的发展带来隐患。

图1 我院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青年人才、常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领军和拔尖人才以及常州市卫生健康青苗人才的分布

2 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科技人才培养

如何解决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是摆在所有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面前的一道难题,能否解决好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事关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及未来的发展[9]。为了满足医院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在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大力培养有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10],具体措施及相关实践经验与成效介绍如下。

2.1 培养目标

根据全院各学科的发展现状及规划,着力培养一批基础知识扎实、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从而助力我院实现“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战略目标。

2.2 科技人才的筛选

科技人才的筛选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①根据各学科的发展规划,由各学科筛选一批有科学研究背景的年轻职工,尤其是有从事基础和临床科学研究经验的博士,然后推荐给科教科;②科教科每年组织全院项目集中开题,并组织院内外专家担任评审委员,通过开题的形式发现大家在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最终提高申报书的质量,同时也间接了解科技人才的科研水平,并从中选拔出优秀的科研项目和科技人才[11-12]。

科教科通过筛选,最终确认优先培养的科技人才,科教科、科技人才和人才所在科室的科主任三方共同制定科技人才的培养规划,科教科和科主任的主要职责就是协助解决科技人才开展科研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给予政策、临床等方面的支持,并监督科研计划的落实情况,科技人才负责落实科研计划,并定期汇报科研进展情况。

2.3 院级课题的设置与申报

设置院级课题的目的就是解决青年科技人才入职后无经费的难题,相当于择优给予科研启动基金,这样部分优秀的职工入职后就可以获得科研经费资助,并尽快地进入状态,开展科学研究[13]。入选院级课题资助的对象有严格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新入职且有一定科学研究基础的优秀博硕士[14]。

我院自2018年开始正式设立院级课题,每年批准10项,用于资助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助其开展科学研究。凡是符合条件的人选均可申报院级课题,申报书由学术委员会成员打分,然后择优录取。进入院级课题资助的人员自动成为重点培养对象,做好课题进展等相关的监督工作[15]。

2.4 其他科研项目的申报

由于江苏省、常州市科技局和卫生健康委的相关项目申报均为限项申报,包括省级、市厅级和局级课题,因此,我们也采取类似的申报策略,对各类项目进行差额报名,最终根据学术委员会的打分情况择优推荐申报。

2.5 人才培养

在全院所有的开题项目中,结合进入院级课题培养的人选,择优推荐申报局级课题,如果顺利获得局级课题资助,经过2~3年的培养后,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就可以申报市厅级课题,再经过2~3年的培养后,研究基础和成果进一步积累,后面就可以申报省部级课题;同时,整个培养过程中均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过系统的培训之后,不但提高了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还形成了良性循环,促进了科技人才的逐渐成长。

自2018年设立院级课题开始,共30名科技人才获得院级课题资助,其中的20名(不包括2020年的10名科技人才)在2018—2019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常州市应用基础研究3项、常州市卫健委青年项目4项(见表1);事实证明院级课题的设立有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

表1 我院20名院级课题资助科技人才在2018—2019年获得的课题资助情况

2.6 科研项目的管理

首先,提高申报书的质量。从入职开始,督促科技人才每年参加院内开题,并给予申报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同时,聘任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教授在我院成立教授工作室,对部分青年科技人才给予全程的指导,提高申报书的创新性和质量,从而提高青年人才的培养效率与质量。

其次,高质量地完成科研项目。每年5~8月份对全院所有在研项目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的目的包括:①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督促项目负责人高质量完成课题;②了解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③了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经费的使用。对于考核结果不理想的项目负责人,3个月后再次进行考核,了解对上次考核发现的问题有无整改,整改效果如何;对于确实需要延期结题的,与项目负责人所在科室主任进行沟通,让科主任知晓情况,并参与对科研项目的监督,必要时给予必要的协助;对于无法结题的项目负责人,则进入黑名单,3年内不允许申报任何等级的科研项目作为处罚。

2.7 科研团队和人才梯队的形成

通过以上人才培养模式,青年人才的科研能力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强,科研积累越积越多,逐渐由院级人才成长为我市医学拔尖人才,一些医学拔尖人才也成长为我市医学领军人才,部分也成为了我市十四五重点医学人才培养对象。经过一个周期的培养,一些科室逐渐形成了科研团队,人才梯队也趋于形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科的建设水平和竞争力。

2.8 其他事项

首先,在科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注意既要有“高原”,也要有“高峰”,对部分特别优秀的科技人才,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源的倾斜,极力打造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和团队[6];同时,多种激励措施、绩效考核并举,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及稳固,通过各级人才经费、课题立项和科研成果奖励等,着力提高医院青年医师科研能力,培养各级别科技人才;对科研导师设立专项奖励,提升其对青年医师指导的积极性;设立师资培育基金,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多方面的教学培训。

其次,科教科要做好保障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使科技人才“安心、全心”地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投身医教研工作。另外,对取得的科研成果发放绩效奖励,进一步鼓励科学研究及相关的成果转化。

最后,针对临床一线繁重的工作与科学研究冲突的问题,与科技人才本人、学科带头人共同协商,给予适当安排,如减轻临床一线工作,保障开展科学研究的时间,为后续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即能够及时引进或发现优秀的科技人才,在院部和科室的支持下,通过科技人才的自身努力,快速成长,最终培养并稳固科技人才队伍[10]。

3 科技人才培养举措的不足之处分析

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科技人才培养有以下不足之处。

3.1 科技人才培养周期长,显效慢

作为知识密集型的医院,员工对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有着普遍的高要求,期望通过科研与临床工作得到相应价值体现。然而以科研为依托的人才培养,受限于个人科研兴趣多寡、能力高低、平台建设及扶持力度、研究方向难易程度和不可避免的公平性差异等因素,致使其对于科研能力的自我怀疑甚至是职业认同感降低,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人才培养失败。对此,医院应仔细了解各人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价值追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3.2 科技人才培养的成效受引进的科技人才质量影响较大

引进人才不能扎实稳定地开展工作,出现“水土不服”,虽有各类科研扶持,不能有效实现科研产出,脱离科研团队甚至阻碍科研团队成形。医院应该在引进人才的预研阶段即全面调研人才引进的合理性,充分做好应急预案和保障措施,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灵活引进和支持,积极实现人才的引进孵化,最终形成团队合力和对青年成员的领导带头作用,实现团队持续发展。

3.3 多方面因素导致大多数科室人员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开展科研活动

此时假如科室无法提供相应支持,尤其是科主任对于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16],如合理安排排班等等,必将导致人才对于科研的无力感。对此,医院应该与科室加强沟通,阐明科研与科室发展的互利性,及人才对于科室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科主任对于人才科研培养的更多理解与支持。

4 结论

科技人才是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可以通过不同等级的科研项目培养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最终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循序渐进,培养并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科技人才。科教科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使之“安心、全心”地开展科学研究,最终为提高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的科研水平和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院级科技人才科研项目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以立项形式开展分层递进院级专项教改课题对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作用研究
大学生校园文化育人载体探究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高校院级科研业务信息化平台构建研究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2016年西藏社科院16项院级课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