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中式住宅景观设计中植物文化的运用研究
——以绿城南京桃花源样板区为例

2021-07-29罗红梅

绿色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样板入户桃花源

罗红梅

(上海大器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60)

1 引言

在植物景观营造时,设计师通常会考虑选择当地适生植物品种,考虑营造景观节点植物四季观赏性,考虑凸显每个景观节点不同的植物特色。然而植物作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生态性和观赏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特性——文化性。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冯广平认为“植物文化是人类和植物的选择关系的协同演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以植物为载体和诱因的成果类型和行为方式”[1]。譬如通常提到梅花会联想到“傲骨”;提到兰花会联想到“高洁”;提到竹子会联想到“气节”;提到菊花会联想到“隐逸”等等。将植物看作一种文化的载体,把内心的情感和审美情趣都寄托与大自然的花草之中,使其赋予不同的精神内涵和生活寓意[2],最终深化景观艺术的意境,升华景观艺术的感染力。

中式住宅是诸多景观类型中与植物文化衔接最为紧密的类型。随着住宅建筑产品的更新迭代以及人们居住行为模式的改变,现代新建的中式住宅在植物的运用上已逐步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将植物文化合理的融合于现代中式住宅景观中,对提升产品景观认同感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南京绿城桃花源项目中式合院样板区为例,阐述植物文化在现代中式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2 南京绿城桃花源项目概况

2.1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侯家塘的顶级度假综合体内,总面积为52200 m2左右。建筑为传统中式风格。该项目在规划之初最大限度了保留了现场原生植物,形成了建筑与保留植物相互交融和谐依存的特色景观。

2.2 项目景观空间布局

该项目总体上是由一条引道连接两端放大的空间。主要由形象入口及引道空间、样板区中心公共庭院空间、两条样板巷道、两套样板房庭院组成(图1)。形象入口及样板区的引道位于整个项目的西侧,从设计空间上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为形象入口,道路长度约200 m,面积约33000 m2,视线开阔,现场保留部分原生植物。第二段为道路转换段,道路长度约410 m。道路北侧绿化带宽度约9 m,南侧绿化带宽度约4 m。第三段为长约230 m的迎宾段,道路南侧有约宽25 m的绿化空间,北侧与现场保留水杉林相交接。

图1 南京桃花源样板区空间布局

与迎宾段连接的样板区中心公共庭院空间为东西走向长的长方形空间。东西面长约35.8 m,南北面宽约27.8 m。入口从靠近西侧的南面进入。整个庭院空间的西侧是四面厅,北侧与建筑南院交接,南侧西段接迎宾道,东段与建筑相邻。东侧则由巷道围墙围合而成。中心公共庭院在场地中心造池,并蜿蜒绕过庭院中心区域一片高达14 m以上的原生保留香樟林场地,流向公共庭院的东南角假山前水池。

从样板区中心公共庭院空间东侧月洞门进入,往北通过一段过渡性公共空间,转入一条东西走向的南北入户的样板巷道。该巷道最宽处有7.8 m,最窄处3.8 m。与该巷道相交接的另一条通过性南北走向样板巷道宽度4.6 m,连接另外一条未施工的东西走向建筑入户巷道。

两套样板庭院分别位于东西走向的样板巷道中部和端头。位于端头的样板庭院为西边套户型,入户从庭院南入,庭院南北西三面环绕建筑。整个院子为三进院落。另一套样板庭院是入户为建筑北入户的中间套庭院。庭院呈8 m×8 m的正方形,南面围墙与核心公共庭院空间相邻。

3 植物文化运用设计思路

3.1 植物文化表现形式

植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千百年来的运用积累沉淀,浸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在植物的人格化、植物的符号含义和美好寓意象征等三个主要方面,并通过文学、绘画、纹样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再反馈到植物的具体应用中。在中式住宅的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已有众多关于植物文化运用的经典案例可以借鉴。然而发展至现代,因家庭居住模式的改变,它与传统的中式住宅在建筑空间布局、庭院尺度及布局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中式项目在植物景观营造时主要考虑目标客户群体的植物喜好,这与中国传统住宅主人以物喻情,通过植物文化反映住宅主人品格的行为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性。本项目以植物为载体,利用植物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来表现植物文化。

3.2 植物品种选择

植物作为景观营造的素材之一,它的品种差异性丰富和延长了景观观赏性的空间维度和时间长度。中国传统中式住宅植物景观讲究“天人合一”“师法自然” 展现丰富多彩的地域特点。因此本项目在植物品种选择时,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体现当地植物景观特征的品种,在保证景观空间四季观赏性的同时凸显植物文化的主题性。春季选择樱花、玉兰、桃花、海棠等品种:樱花是春日的象征;玉兰代表财富,海棠谐音“堂”,合起来即金玉满堂;“红桃”与“鸿图”谐音,有“大展鸿图”的寓意。夏季采用代表多子多福、繁荣昌盛的石榴和具有紫气东来、吉祥富贵寓意的紫薇。秋季运用桂花,桂谐音“贵”,与玉兰海棠等植物组合搭配,具有玉堂富贵的美好寓意。冬季以在传统习俗中代表五福的红梅和腊梅为主题植物。此外也采用其他众多具有美好寓意的当地植物丰富植物的种类,例如代表长寿的常绿造型松,与“吉”谐音的柑橘等等,营造一景一植物文化主题。

3.3 植物文化的运用的挖掘

植物在中式住宅中担任着文化符号的角色。目前已有众多关于某种植物文化的起源与形成过程的研究。并且研究已在关注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作用于植物文化发展和走向的影响因素,解决了“为何是这样的植物文化”。本论文研究侧重于收集部分主题性植物文化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为本项目植物文化利用提供设计立意。下面以桃花、石榴、桂花、和梅花四季代表性植物为例进行说明。

3.3.1 桃树

桃原产于我国[3]。先秦时期《诗经》的《周南·桃夭》篇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描写, 是春天和健康、青春、美丽女子的象征,魏晋南北朝时期《神仙传》中的道教始祖张道陵和弟子王长和赵升食桃而成仙的故事,桃有了长寿象征[4]。同时期陶渊明作为文人代表构拟了桃花源为人们理想社会的缩影。到唐代桃树已作为园林植物品种,广泛运用于植物造景中。王周《小园桃李始花,偶以成咏》即曰“桃李栽成艳格新,数枝留得小园春……”到宋代小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首次对蟠桃园有了描写。这是文人对皇家理想桃园的摹写。到明清时期,桃花源的文化意蕴占了桃文化的浓墨重彩的篇幅。一是《西游记》里所描述的仙国桃花源,二是罗贯中《三国演义》描述的友谊桃花源,三是唐寅自己建造的理想天国人造桃花源[5]。

“桃花源”到今天已作理想居所的文化符号,俞孔坚更是认为“桃花源”就是景观设计学的起源,即“生存的艺术”一种土地设计与监护[6]。本项目在项目形象入口种植大量桃花,在项目迎宾段原生保留乔木林前补种桃花作为项目的文化引题,营造符合“桃花源”定位的人地关系、人景关系、人文关系和谐的桃源居所。

3.3.2 石榴

《文选》第一次确切提及石榴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古代波斯)带回[7]。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栽种石榴作为高贵身份的象征,也作为多子多福的象征。曹植在《弃妇诗》中将榴花喻为成熟美丽的女子,将榴实比作生子的象征[8]。到隋唐时期,石榴种植平民化,被赋予情感。《封氏闻见记》记载“石榴、苜蓿之种,今海内遍有之”,刘禹锡《百花行》“唯有安石榴,当轩慰寂寞......”。在宋朝开始形成中国特有的石榴文化,此时的石榴作为友谊的象征、思乡人的寄托(榴同留),出现“榴实登科”寓意金榜题名的说法。到元明清时期,石榴在民俗中占据重要地位。“榴花红似火,火红似朱砂。”朱砂可以驱邪避凶,故民间有“榴花攘瘟剪五毒”之说。在端午节有女孩戴榴花辟邪的习俗,清·任伯年的《簪花钟馗图》就描绘了端午戴石榴花的场景。此外,民间送彩礼和出嫁时均带上石榴,以祝新人多子多福。

到现代,石榴具有“孕百籽,千膜同房,千子如一”的特征被认为是有多子多福的象征。本项目中参考清朝焦秉贞的《百子团圆图》里多处出现与景石相映的石榴树,与景石搭配种植于样板巷道及样板庭院中,或植于入户门口,或植于花窗下,表达多子多福、驱邪避凶、榴实登科等美好寓意。

3.3.3 桂花

桂花(木犀桂)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原产于我国西南(中国植物志第61卷1992),在18世纪70年代由广州传到英国,然后再到欧美、日韩都有少量栽培[9]。最早发现的桂花是在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桂花花粉。最早的野生桂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招摇之山……多桂”。西汉《淮南子》始言“月中有桂树”,从此桂成为月宫的象征。到魏晋南北朝石器,出现了月中有桂的传说,此时出现的“桂”多指樟科桂。正是由于月宫中有桂树的传说,便由此也有了“蟾宫折桂”的说法,折桂成了中举的象征。到唐代出现了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故事(见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折桂”寓意“登科及第”出现在《晋书·卻诜传》。到宋代木犀桂取代樟科桂成为桂树、桂花意向的代表。

农历八月桂花盛开,逢中秋佳节,于人月两圆之时开放,象征团圆吉祥。不管是中国的诗词还是绘画,都出现了大量月与桂的题材表现。本项目引用桂树下中秋赏月的经典场景,在可供人停留的放大公共庭院空间种植桂树,营造月下赏桂的场所。

3.3.4 梅花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先秦时期《诗经·小雅·四月》“山有佳卉,侯栗侯梅......”就反映出古人对梅花的欣赏态度。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山水画的兴起,人们开始崇尚自然山水园林,梅开始以花闻名天下[10]。唐宋时期出现了大量咏梅诗词,梅花意象逐步成为人格情操的象征[11]。同期秦观的《喜迁莺》“梅花春动。见佳气充庭,祥烟萦栋……天付与,五福随身,总是阴功种”。将梅花与五福联系起来,因此梅花又称五福花。梅花经过历代文人的咏赞,逐步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梅花的色、香、形、韵兼具特色,加之千百年来受中国诗词、音乐、绘画的影响,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它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类型的植物景观营造。本项目在景观营造时借鉴古人以“梅花绕屋”“粉墙为纸,梅石为绘”的构图手法,在入户巷道以及庭院中种植梅花,并搭配兰竹松菊等与梅花组合有吉祥寓意的品种,延长营造景观节点的观赏期。

4 植物文化应用的设计呈现

4.1 植物特色分区

每一种园林植物或能观花(色),或能观果(味),或能闻香(香),或能观形(姿)。由于植物各具特点,与景观结合时就能营造出不同的观赏特色来。本项目根据景观空间的差异性,分成两种不同的“桃花源”立意。形象入口及引道空间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设计立意参考,营造田野景观为主。进入中式合院区,则以符合场地空间设计的“桃花源”为设计依据,以季节性植物为主要特色(图2)。

图2 南京桃花源样板区植物特色分区

4.2 景观空间的植物文化表达

4.2.1 形象入口及引道空间植物景观

形象入口为示范区第一印象,设计借鉴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述的景象立意,在形象入口以及快到达中式合院样板区的迎宾道两侧种植大量桃树,契合案名“桃花源”。并在形象入口第二段道路转换空间的背景处保留原有植被,前景梯田部分种植水稻或油菜花,在迎宾道两侧水池旁的桃花林背景处点缀垂柳、桑树,形成“良田美池桑竹”的田园风光。在中间引道段则以通透的乔木覆盖空间为主,人视线最大化看到远处田野及自然山体。总体来说,形象入口及引道空间是由近及远再到近多方位展示《桃花源记》描写的世外桃源景色。

4.2.2 样板区中心公共庭院植物景观

作为进入合院区的主入口,同时又是整个合院区最大的公共庭院,样板区中心公共庭院在空间布局时采用苏州中小园林的常用手法即:宅、园合一。中央凿池,周边环以建筑,空间配置紧凑。在植物文化设计时,以清陈枚《月曼清游图》之八月琼台赏月(图3)为植物设计之立意,表现月下赏桂的情景,同时兼顾景物层次及四季有景可赏。

图3 《月曼清游图》之琼台赏月

从南侧的主入口进入到中心庭院,在入口四角亭西侧种植一株仿古画的特型桂花,与位于中心公共庭院西侧的四面厅形成障景,中心为影月水池,四角亭与四面厅皆为“月下赏桂”的场所(图4)。从入口往西通过连廊进入主赏景空间四面厅。从四面厅看向中心公共庭院的中心偏东南侧,有大片现场保留的香樟林,中心偏东北侧种植一株丛生桂花与香樟林相交接且掩映且与水池相邻,同时为月下赏桂的东起点。

图4 南京绿城桃花源“月下赏桂”

4.2.3 样板巷道植物景观

本项目里有两种类型的巷道,一种是连接南北入户的东西向巷道,一种是连接东西向巷道的通过型巷道。南北入户巷道曲巷蜿蜒,利用植物的差异性使住户在转折迂回的空间行走时能够体会到不断变化且独属于每一户独特的植物景观,连接东西向巷道的通过型巷道则利用曲径通幽的园径让坊巷成为“小花园”,获得深邃悠远的景观意境。

南北入户巷道选择“金玉(玉兰)满堂(海棠),富(石榴)贵(桂花)迎春(迎春或樱花)” 等大众能直接与吉祥寓意联系的植物组合为设计立意。从坊门进入样板巷道空间,南入户建筑大门东侧种植西府海棠,海棠下侧入户台阶旁点缀牡丹。大门对景为景石,景石上置松,下点缀木茼蒿。景石后白墙转角种植玉兰,玉兰前置石头蕴含“必得其寿”之意。大门西侧花窗前种植桂花,下点缀景石形成北入户建筑的对景。北入户建筑大门左侧种植代表长寿的南天竹,花窗前种植具有“天宫赐福”寓意的紫薇,右侧点缀象征幸福的结香及灌木球(图5)。重点表现传统文化中“玉堂富贵”的植物场景。

图5 南北入户巷道

连接东西向巷道的通过型巷道则主要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物比德的植物品种营造步移景异的小花园景观。从月洞门转到连接东西向巷道的通过型巷道,月洞门门口右侧种植红梅,右前方种植樱花树及红枫,下点缀兰花。月洞门门口左侧种植红枫,下侧点缀菊花,巷道中间段种植竹子形成月洞门框景的边,中心位置利用造型桩景植物与另一端头月洞门形成障景及框景(图6)。该巷道通过“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植物组合提升巷道空间的文化意境。

图6 通过型巷道

4.2.4 私宅庭院植物景观

私宅庭院空间布局采用传统中式合院住宅的形式,通过建筑、连廊与灰空间将庭院围合,将山石、水景、花木引入其中,形成宅院合一的居住单元。植物在运用时除了考虑季相和层次的丰富性外,更多主要的是考虑形态跟山石、水景、亭台楼阁景观元素相应和,体现植物造景的美学性。形成全方位可观赏的花园空间。为住户提供幽雅、私密的庭院生活。

本项目私宅样板庭院植物文化的运用不再局限于一物一景。以中间套植物种植为例(图7),庭院采用冬季为主景的倾斜性梅花。梅花本身除具有五福的含义外,它也可以与众多景观元素搭配体现吉祥文化。例如可以在其上挂养喜鹊鸟笼形成“喜上眉梢”和“芝仙祝寿”之意;与水池的荷花搭配寓意“和和美美”;与墙角点缀的牡丹、菊花、梅花组合象征“春安夏泰、秋吉冬祥”等等。它的植物文化不再是单一体现某一种寓意。它可以与多种植物元素或者是景观元素组合,蕴含更丰富的文化内容,形成多层次的四季景观,满足多类型家庭的审美需求。

图7 中间套样板庭院

5 结语

由于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互影响、相互融合,现代建造的中式住宅拥有丰富的植物景观。利用文化底蕴支撑的植物景观设计,极大地提高了住宅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品味。而将植物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的各种类型的植物景观,特别是中式住宅的植物景观中,并传承发扬下去是每位现代景观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样板入户桃花源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净水样板的力量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盗窃罪中关于“入户盗窃”的认定
《桃花源记》
冬夜听雨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大样板”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