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融入
2021-07-28钟雪梅
钟雪梅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不仅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对此,在实际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为学生营造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班级管理;有效融入
“立德树人”不仅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更是每个班级管理需要面临的课题。如何才能将“立德树人”和班级管理相结合,便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摸索。把“立德树人”作为管理班级的核心思想,目标方向以及实践的动力。同时,班级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积极主动地实践“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义不容辞,给学生营造“立德树人”的教学环境更是当仁不让。基于此,教师需要以自身着手,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个人素养。
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在社会的普遍观念中,教师是一种神圣且值得敬重的职业。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的神圣使命,还担当着学生人生道路领航员的重要角色。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是学生前行道路上的标杆和指路牌。而且教师还要完成基础的教学知识任务,关注学生的德育情况,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会不自觉地向教师学习、看齐。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也能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教师作为道德榜样应当有着“敢为人先”的优秀意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1.班级管理理念落后
小学班主任想要能够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深刻管理认知还需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在当下的班级管理中,传统的管理理念依旧占据着主流,即以控制为主的强制性管理理念,使学生不得不规范自身的行为思想。这种管理模式中,往往强调教师的威严和课堂纪律,管理的核心思路就是控制学生思维,让其不敢想从而达到不敢做的目的。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纪律为目标的管理理念,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对班级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这种管理理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教育理念的落后。
2.忽视道德的作用
教师在错误的管理理念下,往往是以高人一等的姿态面对学生,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使用的往往是命令的态度。这种以权威压制学生个性的管理模式,不仅压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抹灭了学生对于是非自我的判断能力,学生只知道对教师发布的命令服从即可。但却不能让学生直视自身的错误和问题,导致学生并不知道错误的缘由。因此,教师需要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而不是一味的责骂、惩罚学生。这种方式除了让学生惧怕从而服从外,对实际的道德教育和学生未来成长没有任何帮助。
3.忽略德育环境创设
学生学习虽然处在封闭的教室內,但在这种特定的空间中,教室的环境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和学习效率。所以应当将教室与教学视为一体,优化教室氛围来创建更好的德育化环境。好的教室环境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德行习惯和其本身养成良好道德的需求。同时德育教化环境也要考虑校园内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尤其是校外遍地都是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其德育化环境十分恶劣,但对学生却充满诱惑力,学生沉迷其中很容易丧失正确方向和上进心理,对道德观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立德树人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融入策略
1.规范教学方式
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时,教师是学生们在班级中接触次数最多,也是最了解的人,所以教师自身需要为给学生树立榜样,起到带头作用。比如教师在上课前,需要提前将课堂上需要用到的工具、教材等准备好;上课时也不要迟到早退。只有教师具备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的思想,才能在教学、生活中成为学生们争相学习的对象。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当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规范自己,建立立德树人的思想,那么学生又如何不会服从教师的管教呢?
2.尊重学生,真诚对待学生
班级管理不单单是教师一个人的工作,也是需要学生与教师一起协助才能完成。若是教师不尊重学生,那么学生自然也不会服从教师的管教,更无法与教师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不能较好地相处,又怎么能够管理班级呢?对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在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因为学习成绩好便偏袒,学习成绩不好便责骂。当然,若是教师自身在教学中出现了错误,也需要进行自我批评,放下老师的架子。学生在尊重、真诚的环境中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这也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准则。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该优化自身的师德素养,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关心、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不仅需要教师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在情感等,用爱来治愈学生,感悟学生,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外,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环境、成长烦恼等,更能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呵护、关心,同时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赞美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总而言之,教师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理念,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到班级管理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情感为基础,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德”,了解“德”,从而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3.营造“立德树人”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正是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而周边的环境也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一个轻松、舒适、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举办富有趣味的课外实践活动,当然活动内容需要以学生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从而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另外课外实践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和动力,自然也就能够提高班级的各项水平。而且这些活动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竞争意识,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以此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班级凝聚力。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只要让学生们的想法是一致的,定能构建一个和谐友好的班集体。
4.制定班规
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体,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便可采取制定班规的方式,来规范每位学生。教师在制定班规时需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适合大多数学生身心发展的班规。例如:教师在宣读学校为班集体制定班规班纪时,便需要让所有的学生全都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和研究,让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结合班集体的实际情况,说出学校制定不合理的地方,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替代的规定。由于新的班规班纪是学生们共同讨论而提出的,所以学生们遵守班规时会格外的注意,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这也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教学要求之一。
5.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
沟通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方式之一。高质量的沟通能够帮助教师尽快发现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与学生多加交流、沟通。当然,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与学生家长多联系,比如微信、电话、QQ等通讯软件,时常与家长联系,这样也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教师也能更好地掌握学生在家的情况。而且在实际的小学班级管理中,一些学生出现问题通常都与家庭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教师需要以此为戒,多与家长联系,使家长能够一起参与到立德树人的教学当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教师要创新管理方式,尊重学生、真诚对待学生,为学生应该“立德树人”的教学环境,同时还要制定班规班纪,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朝敏.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读天下(综合),2020(13):60-60.
[2]吴寒.“立德树人”理念融入班级管理途径探索[J].华夏教师,2020(01):72-73.
[3]李梅霞.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融入[J].科学咨询,2020(07):197.
[4]田静.小学班级管理中要有效融入立德树人理念[J].新丝路:上旬,2019(09):1-1.
[5]黄理香.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