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视角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2021-07-28蔡本瑜
◆摘 要: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身设定的标准对生活状态所作的整体评价。随着时代发展的进步,主观幸福感成为国内外学者炙手可热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国内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方面较国外大学生普遍偏低。积极情感、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个体体验和外在评价标准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个性特征、价值观和诱发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有紧密关联。父母的养育模式作为家庭教育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个性健全有重要影响。本文更加明确的阐述了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社会支持、气质与个性特质、经济状况、自我效能、自尊、自我概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
一、引言
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正向情绪的体验核心。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个体根据认知标准对生活状态的看法和主观感受,是一个多维度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个体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不仅能获得自我安定感,还能达到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付出、奉献的能力。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由原来分析环境与躯体的关系转移到研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综合关系。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指出“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可见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研究表明,国内大学生对幸福感的评价普遍低于国外大学生,积极情感的强度为中下水平,这些研究说明国内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基于发展视角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变得非常必要。
二、大学生气质与个性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气质与个性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明显。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稳定的心理动力特征,是性格的先天基础。气质在新生儿期既有体现,比如有的婴儿好动、有的安静,这必将影响养育者与婴儿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个体性格的形成。有研究表明,气质和个性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相较于其他因素而言影响更为显著。早期研究表明,幸福感主要依赖个性特质,虽然诱发事件和环境变化会影响个体幸福感,但长远分析,个性特质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可以帮助个体将幸福感保持在平衡的水平;国外学者迪纳认为内部协调性好、自控力高、自尊心强的个体普遍感觉更加幸福快乐,由此可见,个性特质对幸福感水平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有学者研究表明:尽责性、开放性、外向性的个性特质易获得较高水平的幸福感;国内学者的研究发现:内、外向性格的个体在主观幸福感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有较高的关联;有学者研究聚焦于幸福感与“EPQ”的关系,认为“外向性”能提高幸福感,“神经质”会降低幸福感,这两大因素构成了个性特质与幸福感之间的重要联结。
三、大学生经济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经济状况对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还暂未明确定论。经济状况与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先前研究发现经济状况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国内学者的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与此不同的观点认为经济状况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较为微弱;还有学者认为在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幸福感随收入上升而下降的趋势,即著名的“伊斯特林幸福悖论”;国内学者对“伊斯特林幸福悖论”进行研究后发现,就国内情况而言,当经济状况未达到平均水平时,增加收入能提高幸福感,当高过平均水平时,收入增加反而会降低总体幸福水平;还有学者认为经济收入与幸福感无关。由此可见,经济状况与幸福感的关系十分微妙。国外学者卡尼曼提出了在该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观点,即收入达到平均水平后将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现象,使得收入的增加不能持续有效地增加个体幸福感。所以,高经济收入能够带来舒适的生活与自由的选择,但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幸福感。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也是万万不能的”。由此可见,传统经济学关注财富最大化,而今积极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幸福最大化。
四、大学生自我效能、自尊、自我概念的认知特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认知特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显著,是现今幸福感研究中出现的新概念。高幸福感的个体有什么样的认知特征,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研究发现,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我是否有能力胜任某一任务的感受,它是自身潜能的最有力主导;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和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也息息相关,高自尊个体对自我持肯定态度,积极自信,对负面事件多采用正向思维方式,并试图尽力改变或适应情境,而不像低自尊者那样回避退缩,所以高自尊者对幸福的感受性要高,但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未呈明显正相关,在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社会意识形态中,高自尊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幸福;个体自我概念关系到个体对自我、他人、社会认知、生活状态及今后的工作和发展。由此可见,自我概念是影响大学主观幸福感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般而言,自我概念积极的个体对待问题持积极乐观态度,而自我概念消极的个体对自身往往缺乏自信,幸福感水平也较低。
五、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个体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有效、可靠的资源,帮助个体增加安全感、愉悦度、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当个体面临创伤应激事件时还可以缓解应激反应,从而增强积极情绪并抑制消极情绪。研究发现个体只有在得到一定社会支持的情境下,才能具有较高的幸福感受。幸福感的情感影响因素: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则主要受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亲密度等因素影响,来自配偶、父母、儿女、朋友等的社会支持对幸福感的各个因素都有重要影响。
六、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基于发展视角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文章阐述了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认知因素主要有3个,分别是: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同时,个体的社会支持,如家庭、朋友、恋人和室友关系等对主观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个体的气质与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个体的经济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不是太显著;个体的自我效能、自尊、自我概念的认知特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侯振虎,许晓芳,孙颖.改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综合性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8.
[2]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邱忠君,王成龙,马晓波,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
[4]刘莹,宋玉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价值观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
[5]陈小异,李明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张丽荣,吴晓凡,杨绍清,等.积极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华北理工大学心理学院,2017.
[7]严标宾,郑雪,邱林.Chinese Journal of[J].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03.
作者简介
蔡本瑜(1989—),女,助教,主要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相关工作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JJ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