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学力课堂的策略

2021-07-28韩明河

天津教育·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韩明河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采取有效策略构建学力课堂,能使学生获取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习力与核心素养,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就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学力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学力课堂;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6-0150-02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es of Implementing Academic Class in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Changjiang Road Primary School, Gaoqing County,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HAN Minghe

【Abstract】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to tak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build learning ability classroom, can enable students to acquire learning ability and key literacy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cases,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Keywords】Learning ability class;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trategy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学力课堂理念被正式提出,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科学的引导培养发展学生学习力,从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全面发展,明确指向了核心素养培养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出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基本原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工作面临的紧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实施学力课堂的科学策略,唤醒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各个环节,促进所有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一、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促进教学跨学科整合

教師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教授课程教材基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能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和发展,便于学生高效、轻松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一定的可行学习方法,然而却容易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自主的合作学习空间,无法令学生彻底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依旧机械化的“听教师讲”知识,不能很好地参与挖掘知识、思考探索知识的应用知识的过程,局限了学生的学习力,不利于学生落实核心素养。面对此局面,教师要树立起现代化教育理念,通过跨学科教学方法实施学力课堂,把学生认为枯燥、乏味、与生活脱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和地理、语文、历史等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这门课程的应用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实现对学生学科情感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大自然,谢谢您》教学中,本节课教学目标为激发学生感恩大自然的情感,在寻找大自然赠予的美好礼物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大自然,明白大自然中的万物均是赠予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如果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力得不到有效发展。教师应从课程整合角度出发,将本节课教学内容与美术学科有机整合,和学生一起在校园中寻找大自然的礼物,让学生将自己发现的礼物画下来,回到教室后依托绘画的形式向其他同学、教师介绍大自然的礼物,一方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刻掌握教学内容,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对传统的“师本”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带来了根本性改变,教师要清楚教师是教学主体的意识,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在教师充足关注和科学引导下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各方面核心素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道路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和实践者,肩负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的重任,教师要将自己作为学生的指路灯和学习伙伴,通过实践活动、小组比赛等给学生学习带来启发,让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深入学习,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主人。

例如,在《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我们不乱扔》教学中,教师首先结合学生思维特点采取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展示了两张图片,第一张是一个到处都有垃圾的公园,第二张是干净整洁的公园。教师让学生结合图片观察,说一说自己对这两个公园的第一印象,利用直观化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特点相契合,将学生引入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有学生说第一张公园里面太脏了,自己不想去。有学生说第二张公园很漂亮,自己想去看看。接着教师深入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公园会有这么大区别,有没有什么方法缩小区别。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起来,经过交流讨论发现了是乱扔垃圾给公园造成的伤害,找到问题原因后,提出了“树立不乱扔垃圾警示牌”“增加公园垃圾桶设置”“加大卫生清洁力度”“定期组织城市居民义务清扫”等建议,教师将学生的建议整合起来记录到黑板上,课堂结束前让学生自行选择可行建议在课后到当地公园中实施。本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既是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现者,也是通过思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实践者,学生经过解决问题,明白了在公共场所不能乱扔垃圾,意识到环境是公共的,需要大家一起爱护维持。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深度参与

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以及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存在着关系。很多人提到健康,首先想到的就是身体方面的疾病和虚弱引起的健康问题,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所以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力具有莫大帮助,是现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要充分渗透到教师日常工作中。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预防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健康产生变化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策略并加以引导,让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心理积极向上、行为道德规范的社会主义接班建设者。

例如,在《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这一单元《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学习课余生活的自主权利时,发现有一名学生在质疑这项自主权利。教师将这个现象记在了心里,在本节课教学中给予该名同学更多关注,获取更多学情分析依据,课后用朋友的身份、关切的语言和真诚的态度令学生敞开心扉,经过学生的述说,教师了解了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学生认为自己根本没有得到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基本权利,也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这种权利,所以书本上说的都是空头道理。让学生产生如此偏激想法的原因是學生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父母以“为你好”名义给他课余时间安排了书法班、跆拳道班、素描班等等兴趣班,他对此感觉非常不满,他想要在课余时间学习唱歌和吉他,却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父母的兴趣班学习,每当自己表达意见后都被父母一句“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挡回来,学生的学业本就够辛苦,加上各种各样不喜欢的兴趣班,休息时间严重不足,想要休息权和自主权也是一种奢望。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虑到小学高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快要进入青春期,内心非常敏感且自尊心强,需要讲究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所以通过和家长电话、微信视频沟通,让家长提升了教育意识,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可以在今后的兴趣班学习中尊重孩子意愿,给孩子充足的自主权利,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生心理发生很大改变,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体验参与,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而言非常重要,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力的培养,通过行之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构建学力课堂,满足学生和社会的进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春景.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思考[J].中小学校长,2019(09).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