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浦北县兰门村鹩剧传承发展现状与思考

2021-07-28杨雅清

速读·中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

◆摘  要:鹩(liáo)剧是广西的特色民间小戏,主要流传于钦州、玉林等地,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鹩剧渐渐失去它的光华,这个曾经伴随先辈的灿烂文化遗产,走到了瀕危的绝境。本文通过对浦北县兰门村鹩剧团的发展和传承现状进行调查,反思并对此提出改进建议,借此给鹩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非遗戏剧;鹩剧;传承保护;生存发展

兰门村隶属于钦州市浦北县寨圩镇,位于浦北县北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2020年8月26日,笔者与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一同来到兰门村委,对广西区内仅存少量的鹩剧团——浦北县兰门村鹩剧团进行调访,调查内容涉及鹩剧团发展历程、生存现状、未来发展和传播传承等方面。

一、鹩剧简介

鹩剧也叫鹩戏,是广西本土的民间小戏,现被收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西卷》。鹩剧采用粤剧及地方各种戏曲元素,以唱故事为主,相传它是由民间新年活动中演出的“引凤”歌舞发展而来,本地方言称鸟为“鹩”,也把凤凰称为鹩,因此得名“唱鹩”,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唱鹩的伴奏乐器主要有唢呐、二胡、鼓、镲等,与乡村红白事乐器差不多,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唱法可分为文生唱腔、武生唱腔、花旦唱腔、丑生唱腔等。

二、兰门村鹩剧团发展概况

(一)剧团发展历程

鹩剧团团长宁材昭(人称宁叔)和副团长宁成昭,在剧团里负责组织排练和带队演出工作,在他们这一辈人中,鹩剧是从小听到大的,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生岁月,是他们这辈人精神世界里的瑰宝。宁叔向我们介绍道,村里的鹩剧团兴盛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早是由先辈宁华喜传唱下来,那时候镇上几乎村村有鹩剧团、人人都听鹩剧,鹩剧活跃在基层农村,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文艺表演。后来随着“文革”的冲击,文艺表演陷入低谷,鹩剧在历经辉煌后走向了衰落,即便后来实行改革开放,鹩剧也很再难回到当时的盛况,到新世纪仍是处于低迷状态。

(二)剧团生存现状及希望

目前剧团演员大都由兰门村村民组成,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最大的53岁,年轻的有30岁,偶尔也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客串。大部分人常年在外打工,村里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撑着这个剧团,只有年底待乡亲们打工返乡,剧团才热闹些,也能接待一些演出。一场表演两三个小时,演出费大概一两千块,除去团队花销,平均分到每个人手里的只有几十块,如果不是单纯的热爱,很难坚持下去。

剧团常演出的剧本有《隔河看亲》、《秦香莲》、《南唐救主》、《文武状元》等,其中囊括古代宫廷、人物故事和民间传说,还有近年来根据社会需求创演的现代题材《清洁乡村》。一场鹩剧只表演一个剧本,一个剧就是一个故事。剧里分为多个场次,表演采用本地话(兰门话),以半说半唱的形式为主。其中《隔河看亲》是由最早的鹩剧前辈宁华喜原创并传唱下来。

此次采访中,宁叔也感叹道:“民俗曲艺呼唤传人,宣传戏剧文化很有必要。时代不一样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变得多元化,年轻一辈都不愿意学唱鹩剧、学奏传统乐器,总觉得这是老一辈人看的,殊不知传统戏剧里可学习的东西非常多。”传统鹩剧主要以口传身授的形式延续下去,但随着这代传承人渐渐老去,很多表演技艺、表演习俗和传统记忆也慢慢失传。

三、鹩剧传承的几点思考

(一)鹩剧进校园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条件地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等教学模块。鹩剧的传承中存在青少年群体极少的“断层”现象,所以当地中小学应考虑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比如鹩剧欣赏课,开展跟鹩剧有关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演出等。

(二)加强媒体宣传

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观众。要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媒体宣传必不可少。当下流行的视频分享平台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通过录制鹩剧小视频发布在媒体平台,可以增进鹩剧的区域影响力。其次,在较完善的手机戏曲APP“戏缘”“戏曲多多”上发布鹩剧视频,供全国各地戏友交流学习,扩大内部影响力。也可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网络主页上增设鹩剧专栏,及时发布鹩剧演出行程、鹩剧知识、演出MV等。

(三)专业人才培育

鹩剧要想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走内外兼修之路。首先,演员自身要了解鹩剧的独特之处,感悟好每一出戏的思想内涵。广西境内现存的鹩剧团分布较分散,各鹩剧团队之间应相互学习、增进交流。并邀请各大院校戏曲专业学生、戏曲爱好者研习,给鹩剧团注入力量。再者,演出是剧团生存的重要条件,多多提供演出机会才能更好地锻炼技艺。

(四)文旅结合

在“文化兴旅”的背景下,戏曲与旅游结合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方式。当地政府应因地制宜,联合当地景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景区结合,开设鹩剧展台、开发鹩剧旅游纪念品,如脸谱工艺品、泥塑造型、书签、扇子、明信片等。如此以来,鹩剧既得到宣传,也丰富景区的可观赏性,达到双赢。

四、结语

2012年浦北鹩剧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入选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对鹩剧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地方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经历过岁月打磨的传统戏剧积淀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黎仲祛.广西鹩剧[J].文史春秋,2017(08).

[2]肖子娟.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戏曲曲艺出版的发展对策—以广西文场为例[J].出版广角,2018.7.

[3]唐文生.广西宜州彩调传承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7(02).

[4]萧忠伟.新时代地方戏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中国艺术报[N],2021,3(19):03.

作者简介

杨雅清(1998.09—),女,汉族,广西浦北人,硕士研究生,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
秦腔吹火绝技浅论
文化空间视阈下的客家花灯材料工艺探究
白族、傣族医药传承与保护的对比研究
宜兴紫砂原料市场的开采现状与保护创新研究
隆尧招子鼓传承保护研究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供给侧视角下河北文化品牌建设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民间组织在粤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古村镇调查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