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安全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07-28涂嘉庆戴海东吴铜虎

中国应急救援 2021年4期
关键词:应急模块专业

涂嘉庆 戴海东 吴铜虎

中国每年在自然灾害、消防安全、建筑安全、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安全事件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伤害和巨大损失。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经济损失超GDP总量的5%[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事故总量、伤亡人数仍处高位,做大、做强应急安全等相关产业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2018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整合13部委的相关职能组建国家应急管理部。

中国应急安全产业年产值已达数万亿元的规模,应急安全产业具有多行业交叉和服务公共安全的属性,是新兴战略产业。2014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4〕63号印发《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应急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3]。应急安全产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明显滞后,造成了整个社会应急安全类人才缺口巨大。同时,通过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也明显不适应新时代、新科技融合背景下的产业需求,而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阵地之一的高职院校责无旁贷。

1 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产业链条集群化、技术要求智能化、岗位能力综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职院校作为与产业联系最为紧密的人才培养单位,理应为这种变化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专业人才培养的匹配度和适合度都还存在很多问题。

1.1 专业规模小

应急安全产业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第四大产业,紧随金融、保险、电信等传统行业之后。中国整合多个部委职能成立应急管理部,大力推动应急安全产业发展是时代的需求,但同时也将应急安全人才缺口显现化。在高职教育专业目录的19大类中,与应急安全相关的专业数量少、院校布点少、招生数量少,造成了每年可以提供的应急安全专业人才数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2 行业分布散

应急安全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国内主要划分为感知预警类、预防防护类和救援处置类等几大类别,但其实是从原来的十几个产业门类整合在一起,具有覆盖范围广和涉及类别多的特点,相关行业还在不断调整之中。国家希望通过建设国家级应急产业园的方式整合产业链条,通过新技术赋能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这个情况传导到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也给相关应急安全技术专业定位带来了困惑。2020年国家将技能人员水平类职业资格陆续调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其中有许多与应急安全类相关。究其原因,国家希望可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但是从深层次分析,其中未尝没有现行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已经难以适应产业快速整合发展的原因。

1.3 培养目标乱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密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相关产业,同时人才培养实践环节也需要有相关企业的合作和支持。但是,行业分布不集中、产业链条不完整使得各个相关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更多从学科角度进行设计,而不是从职业能力进行设计,这违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和目标。2021年3月12日,教育部通知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重点强调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也是从国家层面意识到现有专业培养定位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中很多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亟需进行改造升级。应急安全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相关职业或者职业群所需职业能力,从而打通职业通道,因此面对不断调整和快速发展的产业,就学者的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如何可以快速调整适应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几个现象,适当扩大规模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梳理产业链精确定位人才岗位技能需求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构建专业群是一种适合的解决方案。结合学校应急安全类专业布局,以安全技术与管理为核心专业,整合面向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和工程安全等方向的相关专业构建应急安全技术专业群,为应急安全相关行业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知识、掌握工程实践能力、复合最新技术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专业群建设的设计原则

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很多学校也从各个方面进行了非常多的探索和实践,各种类别的专业群建设也如火如荼进行,究其原因是专业群比专业从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两个维度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教学组织维度看,可以从专业布局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调配等方面进行;从管理模式维度看,可以从教学团队组建、对外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机制等方面进行[4]。

2.1 产业全链条

应急安全技术专业群要紧密对接应急安全产业链,对照应急安全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关联岗位,以应急安全技术为核心,对应产业“系统设计、设施造价、安全评价、工程建设、安装运维、安全管理、技术服务”等不同工作岗位,覆盖应急安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结合区域地方产业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岗位,不求多而全,但是要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互为辅助,构成闭环。

2.2 专业全协同

专业群建设绝不是不同专业之间的机械组合,而是基于产业链条上相互关联的职业岗位群而建构的能够实现跨界、协调、互通而又一贯的人才培养新载体,实现从单一专业到复合专业的跨越[5]。在专业群建设中领导组织机构的作用非常重要,需要对高职教育的规律有深刻认识,需要对社会产业的实际有亲身经历,需要对专业发展的未来有深谋远虑,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清晰设定。

2.3 课程全重构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重构是核心内容,从专业群出发而不是从专业出发,以“明目标、成体系、找共性、做项目、建平台、评效果”为原则梳理各专业的课程。专业群需要建立高质量应急安全技术数字化资源库,形成既有共性又具特性的“基础课程群+核心课程群+拓展课程群+实践课程群”的四级动态课程群模块,同时可以根据社会产业的变化而随之动态变化。

2.4 资源全共享

单个专业的各种资源有限,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都非常不利,专业群建设过程可以将师资、实训和教学等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但是整合不是凑合,必须要深入分析。专业群建设要实现群内各专业的资源共享,需要设计一体化专业群管理机制,开发系统化专业群课程体系,为专业群资源整合提供框架依据和制度保障。时代的发展需要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也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专业群教师应该既是行业专家,也是全栈工程师,还要是掌握新技术新科技的复合型人才。

2.5 过程全赋能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服务过程中的广泛与深度应用,产业不断进行转型升级,就对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在应急安全各个领域中新技术使用不断深入和普及,也倒逼专业群人才培养过程深入融合新技术,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数据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何进行科技赋能不能进行专业相加和课程叠加的简单1+1,而应该从应急安全技术产业岗位需求进行深度分析,融合新科技对专业群培养体系和专业群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将专业群的培养全过程进行科技赋能。

2.6 评价全闭环

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密切关联决定专业群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静态结果,专业群也只有不断调整适应才能够保证不会被淘汰。重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观,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体系,充分利用新技术革新教学模式、评价模式。专业群评价模式的设计要完成从“能用”到“好用”最终实现“想用”,让教师学生习惯于智能时代的智慧学习,完成“要我用”到“我要用”的转变,形成“智适应”教育的教育形态。

3 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

应急安全技术专业群建设目标服务国家“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相关产业,培养相关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生活的前提一定是“安全”。

3.1 构建“四维”专业建设方案

构建“长、宽、高、深”四维度专业群建设方案。“长度”指构建专业基础课程群模块、专业核心课程群模块、专业拓展课程群模块和专业实践课程群模块四级人才培养模块,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进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重构。“宽度”指设置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工程安全和应急技术四个人才培养方向,对应地方产业链条的人才需求。“高度”指打造智慧安全协同平台、消防安全运维平台、智能建筑工程平台和安全生产监测平台四套人才培养平台,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深度”指成长期、成型期、成才期和成功期四段人才培养过程,每个过程设置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

3.2 构建“四化”人才培养模式

图1 应急安全技术专业群实施路径

构建“精准化、模块化、平台化、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化”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实现对地方产业的无缝对接。“模块化”搭建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对能力培养的灵活组合。“项目化”设计人才培养过程,实现对课程体系的目标重构。“平台化”打造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对产教融合的落地实施。职业教育的教室或者实训室应该像是车间,教师应该像是师傅,而教案就应该像是图纸或者任务书,最终的考核则应该像是产品的质量检测,这也是职业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之一。

3.3 构建“四级”课程模块体系

构建专业基础课程群模块、专业核心课程群模块、专业拓展课程群模块和专业实践课程群模块四级人才培养模块,模块设计遵循“基础共享、核心特色、拓展互选、实践通用”的原则。专业培养体系的“模块化”是指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培养过程、不同能力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目标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能力培养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学生对自身发展的不同个性化需求。能力模块之间应该通过研究建立内在联系,并且留好模块之间的接口,在进行模块组合时形成齿轮咬合效果,真正实现模块系统的良好耦合。

3.4 构建“四套”教学科研平台

以实现“科技赋能、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服务地方”为目标,构建“一中心四平台”,即应急技术培训中心、智慧安全协同平台、消防安全运维平台、智能建筑工程平台和安全生产监测平台。形成每个人才培养方向一个主平台,实现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对教学的反哺,以达到完善“教学、培训、服务、运维、科研”的闭环人才培养链,建立闭环的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体系的目标。

4 结语

很多的实践已经证明打造专业群是推动人才培养行之有效的方式,借鉴学习高水平院校成功经验,推进应急安全技术专业群这种相对小众的专业建设,可以扩大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受众面,也可以丰富人才培养的成果库。专业群建设最重要的是需要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持之以恒的改革实践和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结合各个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发展规划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期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优”的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技术转型升级需求,充分优化整合专业群内各种资源,为应急安全技术相关行业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知识、掌握产业职业能力、复合最新技术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

猜你喜欢

应急模块专业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