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馈式健康教育在心肌梗死心电图检查患者干预中的应用
2021-07-28万莉张丽芳
万莉,张丽芳
(1.湖北省黄石市第五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黄石 435000;2.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湖北 黄石 435000)
心肌梗死(MI)患者具有较高的健康教育需求,但常规护理中,健康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存在工作缺失、遗漏、收效甚微、患者依从性不佳等现象[1],采取何种方式向MI患者输出健康知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在控制MI复发,减少再住院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回馈式健康教育作为国外医疗机构广泛运用的健康教育方式,要求患者反馈其接收到的信息,以便护理人员对其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进行评估[2],但其在国内研究报道仍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回馈式健康教育模式与常规健康教育的效果差异,以期为MI健康教育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号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6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均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②住院时间>15 d;③年龄18~75岁且无沟通交流障碍。排除标准:①病情危急需马上进行治疗者;②认知缺陷或先天性智力缺陷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难以配合者。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回馈式健康教育方式干预:①健康教育输出,以分发健康教育手册、宣传单、住院恢复流程图等形式,向患者输出心肌梗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诱因、注意事项等健康知识,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等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患者不理解部分,对于文化程度较高患者适当予以较专业知识讲解;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以幻灯片、讲座、医护人员现场示范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输出,设置有奖问答环节提高患者认真程度,鼓励患者相互交换健康知识,进行健康知识共享。②健康教育输出效果评价,输出健康知识后,采用现场问答形式评价输出效果,询问患者相关问题,根据患者回答情况评价健康教育输出效果。③健康知识澄清与纠正,针对患者知识误区、理解误区进行针对性澄清,重复健康知识输出,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必要时进行反复输出和强调,直至输出效果评价显示患者掌握正确健康知识。两组均进行定期心电图检查,每天1次,两组干预周期均为15 d。
1.3 观察指标 ①健康知识水平: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Ⅱ(HPLPⅡ)评价患者健康知识水平[4],该表包括营养饮食、健康责任、运动锻炼等6个维度,共48个条目,分值与其健康知识水平呈正比。②对应方式:以医学应对问卷(MCMQ)调查患者医学应对方式[5],该问卷共有面对应对、回避应对及屈服应对3大类应对方式,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计分,面对维度评分与应对积极性呈正比,回避、屈服维度评分与应对积极性呈反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知识水平比较 干预后,两组HPLPⅡ评分中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HPLPⅡ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HPLPⅡ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 P<0.05;与常规组比较,b P<0.05
组别 时间 健康责任 营养饮食 压力管理 运动锻炼 人际支持 自我实现 总分研究组(n=60) 干预前14.25±2.3321.24±3.7919.22±3.2014.21±2.1219.31±2.3319.38±3.62107.80±12.31干预后20.85±3.20ab26.30±3.07ab25.00±3.15ab25.66±3.23ab23.50±3.21ab26.40±3.14ab147.52±14.62ab常规组(n=60) 干预前14.67±2.1520.54±4.0020.04±3.0214.37±2.3118.95±2.4019.07±3.44107.52±11.08干预后16.21±2.62a23.64±3.46a22.03±2.99a22.05±3.16a20.78±3.03a22.55±4.02a127.62±12.02a
2.2 两组应对方式比较 干预后,两组MCMQ面对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MCMQ回避应对及屈服应对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MCMQ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MCMQ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 P<0.05
组别 面对应对 回避应对 屈服应对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60)14.32±3.0021.20±3.02a24.21±4.1020.04±3.02a17.81±2.3210.35±1.68a常规组(n=60)14.77±2.8517.27±2.43a25.27±3.9523.21±3.38a18.22±2.4016.35±2.05a t值0.8427.8531.4425.4170.95117.535 P值0.4010.0000.1520.0000.3430.000
3 讨论
回馈式健康教育模式被美国国家质量论坛列为34种安全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内容是通过令患者以自己的语言复述护理人员输出的健康教育知识,护理人员通过患者的复述了解其知识误区、盲区,纠正错误认知,巩固正确认知,最大限度保证健康信息传递的正确性和有效性[6]。回馈式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一类双向信息传递方式,护患互动频繁,患者参与度高,而后者是单向信息传递方式,注重健康知识的输出,忽略患者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可能造成患者信息理解错误,形成错误的疾病认知[7],回馈式健康教育在保证信息输出的基础上,有效保证患者的接收程度,健康教育并未以输出健康知识为终点,而是以患者理解和掌握为终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HPLPⅡ评分中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研究组健康知识理解、掌握度更高,其生活方式也更有利于MI预后。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应对应激事件的方式,表示个体在处理应激事件时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努力,积极应对方式能降低应激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反之,消极应对方式可增加患者困扰,增加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8]。考虑到MI发病突然,患者通常无准备,缺乏相关经验和知识,本研究以反馈式健康教育模式强化健康知识输出,同时保证患者对健康知识的吸收和正确理解,能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这一感觉与疾病治疗、疾病护理、疾病诊断、疾病症状、预后等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有关,本研究对MI知识进行双向反馈式输出,显著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的降低间接影响患者应对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MCMQ面对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MCMQ回避应对及屈服应对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回馈式健康教育是一类简便有效的教育策略,可有效提升MI患者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其应对方式积极转变,对疾病预后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