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联合开展胰岛素与运动疗法的效果分析

2021-07-28于飞飞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疗法胎儿胰岛素

于飞飞

山东省东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科,山东东明 274500

糖尿病作为代谢性疾病的一种表现症状,其特征为高血糖,临床认为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为胰岛素分泌障碍、生物作用被破坏等。而妊娠期糖尿病顾名思义即处于妊娠阶段的女性罹患糖尿病,而其妊娠前糖代谢可能无异常表现,或是存在潜在糖耐量减退的问题[1-2]。一般罹患妊娠期糖尿病后,患者自身以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均会受到较大威胁,例如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而且近些年由于我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程度持续攀升,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甚至会对母婴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所以关于妊娠期糖尿病有效治疗方案的研究成为临床重点课题,同时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既往临床所采取的常规方案为胰岛素疗法,对于人体来说,胰岛素是唯一可以实现降血糖的一种激素,因此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非常显著[4]。不过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正常情况下,孕32周时孕妇体内胰岛素会达到最高分泌量,同时胎儿也迎来发育旺盛阶段,此时,需给予高剂量胰岛素方能发挥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不良反应隐患[5]。该次为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将2018年10月—2020年12月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联合开展胰岛素与运动疗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纳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以及个人意愿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中有37例为初产妇,18例为经产妇;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36岁,平均(27.38±2.49)岁;孕周最短为19周,最长为30周,平均(24.45±4.95)周。研究组中有40例为初产妇,15例为经产妇;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38岁,平均(27.68±2.70)岁;孕周最短为20周,最长为32周,平均(25.26±5.10)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者;②孕周不足32周且为单胎妊娠者;③临床资料完整且本人与家属均了解、授权该研究者。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器质性疾病者;②精神疾病者;③沟通障碍、认知障碍者;④传染疾病者;⑤研究依从性较差者等。该研究为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结合两组患者的病情为其提供针对性饮食指导,严格落实少食多餐、禁食刺激性食物原则,同时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实现膳食均衡,避免低血糖。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胰岛素疗法:取短效胰岛素(国药准字为H32020614,规格:400 U/支)于每日三餐前对患者行皮下注射,初始计量设定成4 U,随后以患者的血糖水平为参考,以2 d为间隔时间,增加2 U,直至分娩[6]。

研究组的治疗方案为胰岛素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其中胰岛素疗法与对照组等同;在此基础上,由护士每日指导并陪伴患者进行运动,每日由护士带领孕妇进行运动,例如散步、孕期操等,需注意在运动过程中,护士需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好保护工作,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以及问询其是否存在不适感,若有异常需立即停止训练,同时告知医生进行检查[7-8]。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

②患者临床指标情况:早产、剖宫产、羊水过多、低血糖等。

③新生儿相关指标:Apgar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胎儿窘迫、低血糖、巨大儿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s)

?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中早产为3.64%、剖宫产为5.45%、羊水过多为5.45%、低血糖为1.82%,对照组中早产为18.18%、剖宫产为21.82%、羊水过多为20.00%、低血糖为16.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n(%)]

2.3 两组新生儿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9±0.62)分,对照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为(7.46±0.3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96,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发生率普遍较高的一种围产期疾病,其诱发因素十分繁杂,例如体质量、年龄、遗传以及应激反应等,不过临床调查发现,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为胰岛素抵抗,其二为胰岛β细胞分泌障碍。罹患妊娠期糖尿病后,患者及胎儿均会面临较大的生命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威胁,例如增加妊娠期高血压风险,损伤患者的肝肾等组织,增加患者肾衰竭、肝衰竭以及脑水肿风险等;而最为严重的则是,该病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既往研究资料中可查,罹患妊娠期糖尿病后,患者的胎儿血糖水平会大幅度升高,继而促使胎儿快速生长发育,最终导致其成为巨大儿;此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并发高胰岛素血症,会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产生拮抗作用,延缓胎儿的肺部成熟周期,导致面临较高的新生儿呼吸窘迫风险,同时也有较高的胎儿宫内窘迫、流产、早产、难产等风险[9-10]。确诊后,若能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调节其生活方式,约有75%左右患者均可恢复正常血糖水平,从而获取较好的母婴预后质量[11]。所以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保证母婴预后,应在早期积极探讨并落实有效的治疗方案。

现阶段,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线方案为胰岛素疗法,通过该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血糖水平。但实际上,临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方案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既往便有学者[12]经研究发现,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采用胰岛素疗法的基础上,联合给予运动疗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患者饮食指导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血糖调节效果,为母婴健康提供保障。在该研究中,共纳入1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只接受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接受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5.31±0.51)mmol/L,餐后2 h血糖为(6.51±0.4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4.03±0.2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83±0.57)mmol/L,餐后2 h血糖(8.02±0.39)mmol/L,糖化血红蛋白(5.31±0.47)%(P<0.05)。原因分析,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其机体可以快速吸收胰岛素,继而实现降糖目的[13-15],若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胰岛素疗法无法发挥作用,但运动疗法以及饮食疗法则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所谓的运动疗法,即结合患者机体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而饮食指导则是为患者制定科学且营养均衡的膳食方案,二者的有效落实,可严格控制患者摄入的葡萄糖量,并加快葡萄糖的消耗,缓解胰岛素抵抗情况,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还能促使血糖维稳,减少患者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风险[16-18]。在该次研究中,研究组中早产为3.64%、剖宫产为5.45%、羊水过多为5.45%、低血糖为1.82%,低于对照组18.18%、21.82%、20.00%、16.36%(P<0.05),证明对患者的预后安全有较好的保障。此外,因胰岛素疗法与运动疗法、饮食指导方案的联合使用,有助于患者快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胎儿血糖水平也得到了有效调节,该次研究中,研究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9±0.62)分,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优于对照组(7.46±0.36)分、18.18%(P<0.05);证明该疗法同样支持为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提供保障,具体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联合开展胰岛素与运动疗法,可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血糖指标,减少剖宫产率,为母婴安全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疗法胎儿胰岛素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