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卡波糖片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2021-07-28赖秀英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磺脲胰岛类药物

赖秀英

明溪县总医院临床药学室,福建明溪 3652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向年轻化群体扩增,现已成为危害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2型糖尿病尚无根治性的治疗措施,但可以通过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继而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2]。磺脲类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方案,具有显著的短期治疗效果,但随着病程与治疗周期的延长,机体易产生耐药性,继而引起药物失效[3]。因此,及时更换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抑制疾病进展十分必要[4]。有学者认为[5],胰岛β细胞功能失常是导致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一旦患者发生磺脲类药物失效,临床普遍通过更换非磺脲类药物促使胰岛素分泌,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然而,部分研究发现单一药物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的效果有所局限[6-7]。2019年1月—2020年11月该院对48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了阿卡波糖片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96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的标准确诊;经磺脲类药物、合理运动、医学营养学干预至少1年时间,且持续3个月糖化红血蛋白>7.5%,空腹血糖>8 mmol/L;该次研究方案已获取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研究方案向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知情。排除标准:继发性糖尿病;合并高糖高渗状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与脏器功能障碍;血液系统与免疫系统疾病;急慢性感染;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96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36~73岁,平均(46.8±4.3)岁;糖尿病病程4~20年,平均(8.2±2.6)年;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2~28.0 kg/m2,平均(24.0±1.2)kg/m2。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36~72岁,平均(46.4±4.4)岁;糖尿病病程4~20年,平均(8.3±2.5)年;BMI 22.2~28.0 kg/m2,平均(23.8±1.3)kg/m2。在上述基线资料构成对比中,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甘精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40052;规格:3 mL∶300 U(笔芯/预填充)]治疗,睡前于皮下注射,首次用量为10 U/次,1次/d,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4.4~7 mmol/L,餐后2 h:4.4~10.0 mmol/L,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持续治疗3个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卡波糖片(国药准字H19990205;规格:50 mg×30片),用量为50 mg/次,餐中服用,3次/d,血糖控制标准与对照组相同,持续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饮食与运动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的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显效:与治疗前相比血糖水平改善50%以上;有效:与治疗前相比血糖水平改善在30%~50%;无效:与治疗前相比血糖水平改善不足30%或血糖水平升高。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计为总有效率。②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③治疗前与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胰岛功能,包括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胰岛β细胞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pancreaticβcell,HOMA-β)水平,其中HOMA-IR=FPG(mmol/L)×空腹胰岛素水平(fasting serum lisulin,FINS,mIU/L)/22.5;HOMA-β指数=[FINS(mIU/L)×20/FPG(mmol/L)-3.5(%)]。④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低血糖、头晕、心悸、腹胀、腹泻、皮疹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中,研究组95.83%较对照组79.1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FPG、2 h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PG、2 hPG、HbA1c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s)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HOMA-IR、HOMA-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OMA-IR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β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功能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功能对比(±s)

?

2.4 两组患者研究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在研究期间出现低血糖、心悸、腹泻与皮疹各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腹胀各1例,皮疹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研究组8.33%与对照组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

3 讨论

2型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8]。目前,2型糖尿病尚无根治性的治疗方法,临床普遍采用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9]。磺脲类降糖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虽然短期内具有显著的效果,但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损伤不断加重,可进一步引起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不足,继而造成继发性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10]。据相关调查显示[11],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5%~15%,其中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发生率高达50%。因此,如何通过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改善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细胞功能,抑制疾病进展已成为临床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甘精胰岛素属于人工合成的胰岛类似物,皮下注射给药后能够持续、稳定地释放胰岛素单位[12]。同时,甘精胰岛素作为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患者的外源性药物,利于恢复患者对于药物的敏感度,调节胰岛细胞功能,改善血糖水平[13]。然而,部分研究[14-16]发现,单纯应用甘精胰岛素的效果仍有所欠缺,且长期使用易引起低血糖问题,甚至损伤患者的神经系统。阿卡波糖片属于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肠道内多糖分解,继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17]。此外,阿卡波糖片能够调节胰高血糖素与胆囊收缩素释放,抑制胃排空,继而调节患者的食欲,降低餐后血糖水平[18]。该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中,研究组95.83%较对照组79.17%更高(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FPG、2 hPG、HbA1c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1)。可见,阿卡波糖片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对于患者血糖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这与部分研究结果相近[19-20]。同时,有学者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衰竭与β细胞凋亡会随着疾病进程不断加重,长期使用磺脲类胰岛素则会过度兴奋胰岛细胞,加重胰岛功能衰竭与β细胞凋亡[21]。该文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HOMA-IR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1),HOMA-β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1)。结果说明,外源性胰岛素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胰岛功能,且对于血糖的调控作用更为平稳;阿卡波糖片能够提高机体肌肉等外周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抑制胰岛功能衰竭;两药联合应用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胰岛功能,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从安全性来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说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满意的应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阿卡波糖片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胰岛功能,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磺脲胰岛类药物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
关于粪便类药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