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李氏“揉筋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

2021-07-28王兵赖忠涛赵永华李涛

安徽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全血正骨通络

王兵,赖忠涛,赵永华,李涛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eal spondylotie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以伴发眩晕、耳鸣、视力障碍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的颈椎病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CSA临床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CSA临床发病率较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SA 的发病率仅次于颈型颈椎病,它对病人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巨大困扰。目前CSA 的发病机制尚未统一,医学研究认为骨性机械压迫、椎动脉血管病变、交感神经激惹反应、血液流变学改变等机制均可能是导致CSA中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发生的原因。现代研究发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与CSA 的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且血液黏度升高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是加重CSA 临床症状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降低血液黏稠度、缓解血液高凝状态是CSA 治疗过程的重要步骤。葛酮通络胶囊是我国的二类新药,其主要成分为葛根总黄酮。现代药理研究指出葛酮通络胶囊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缓解血液高凝状态等药理作用,能够明显改善CSA病人的临床症状。

李业甫教授是我国推拿界泰斗,见证了我国近代推拿学自孱弱走向辉煌的发展历程。李教授在颈椎病的推拿治疗中推崇“筋骨并举”的治疗思路,对颈椎病的现代推拿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如陈飞、何光远等学者均在李氏“筋骨并举”推拿思想的熏陶下对各型颈椎病进行治疗,皆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李业甫教授认为,在颈椎病的治疗中,要多考虑筋伤与骨伤的关系,只有揉筋以治筋伤,正骨以治骨伤,方可达到“骨正筋柔”的平衡状态。笔者为探求更佳的CSA 临床治疗方案,在推拿治疗上遵循“筋骨并举”的推拿思想,采用李氏“揉筋正骨”手法,并尝试将此手法与葛酮通络胶囊结合应用于CSA 的治疗中,发现临床疗效颇佳,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6 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新安中医馆推拿科门诊收治的CSA 病人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要求。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 年)中CSA 的诊断标准结合1992 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拟定:①旋颈征阳性;②存在颈性眩晕,甚至有猝倒病史;③可存在交感神经症状,如耳鸣、视力障碍、恶心呕吐等;④X线片示: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颈椎体前后缘增生,椎间孔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CT、MRI 示有椎间盘突出或有椎动脉变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病人年龄范围为 20~60 岁;(3)近期 1 月未行 CSA 相关治疗者;(4)自愿加入本试验,能够坚持接受治疗及检测者;(5)病人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60岁者;(2)颈椎存在骨折、脱位、结核、肿瘤者;(3)存在心源性、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者;(4)资料不全影响疾病判断者;(5)有严重内科疾病或精神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参考《李业甫推拿学术思想与临证传真》中“颈椎病”章节有关内容,以李氏“揉筋正骨”手法对CSA病人进行治疗。

手法操作:①推经点穴:先以一指禅推法自风池穴起,沿天柱、大椎、肩井等穴自上而下往返操作3 分钟。继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点揉天宗、秉风、肩中俞、肩外俞等穴各1 min。②拔颈摇头:先以一手掌面托下颌,另一手以虎口夹持枕骨下缘,双手拔伸用力的同时做头颈前后屈伸运动3次。续用一手掌面托起下颌,另一手按于头顶后方,两手固定头部,并使头颈部顺时针旋转3次。③旋转复位(以棘突右偏为例):病人端坐,术者立于其身后偏右,使病人头颈前屈(<35°),再做旋侧偏(<45°),术者以肘弯夹持下颌,以前胸顶住头部,防止头颈移位。以左手顶住偏歪棘突下角外方,以托颌右手向上拔伸并右旋头颈,可闻及关节弹响。④推揉头面:先以双手拇指自印堂穴分推至太阳穴,后以拇指螺纹面按揉百会、角孙、头维等穴。⑤拿五经:五指分别置于头颈部的督脉及两侧膀胱经、胆经,由发际至颈后部往返进行头部拿法操作。疗程:每2 d 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时间约25 min,共治疗2个疗程。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李氏“揉筋正骨”手法操作基础上,加用葛酮通络胶囊(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批号Z20060439,)药物口服治疗。疗程:推拿治疗每 2 d 治疗 1 次,7 次为 1 个疗程,每次治疗时间约25 min;葛酮通络胶囊用药方法为2粒/次,2次/天,共服药28 d。

1.6 观察指标

(1)观察治疗前后病人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①临床症状:选取眩晕、颈肩痛和头痛作为评估项目;②颈椎功能:观察病人日常生活、工作受影响程度;③心理状态:观察病人情绪状况和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各项的分值比例分布如下:眩晕症状(包括眩晕程度8分、频度4分和持续时间4分),颈肩疼痛4分,头痛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情况4 分,心理及社会适应4分,每项均分为5个等级,分数越高则反映疾病症状越轻,共计30分。(2)观察治疗前后病人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黏度(RBV)、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

1.7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 年)中“颈椎病”章节内容进行拟定。(1)痊愈:眩晕、颈肩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颈项活动正常,能够正常进行日常工作与生活;(2)显效:眩晕、颈肩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颈项活动轻度受限,对日常工作与生活轻度影响;(3)有效:眩晕、颈肩疼痛等症状改善,颈项活动受限,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4)无效:眩晕、颈肩疼痛等症状无改善,颈项活动受限,无法正常进行日常工作与生活。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ESCV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E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ESCV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

;治疗后治疗组ESCV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RBV、HCT、ESR水平进行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RBV、HCT、ESR 水平均降低(

P<0.05

);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RBV 、HCT、ESR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ESCV)及血流变指标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显效率(70.0%)高于对照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216,

P=

0.027)。见表2。

表2 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CSA以颈性眩晕为首发症状,归属于中医“眩晕病”之范畴。《灵枢·大惑论》载“邪中于项,逢其身之虚……随眼系以入脑,入脑则脑转”,此为针对CSA发病最早的文字描述。由此可知,中医学认为虚体受邪、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是CSA 发病重要原因,调畅经脉气血运行的辅助疗法更是CSA 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对CSA 的治疗不应只停留于在纠正异常的颈部肌肉、韧带和错位的骨骼位置当中的思想也早已成为现代CSA 临床研究的共识。如董平等通过研究发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能够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进而引起椎动脉的供血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的恶性循环;包芸则通过临床研究发现CSA 的病理过程与血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程度存在密切联系,如CSA 病人大多存在凝聚、浓黏的血液状态,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液黏稠度的增高呈现正相关。由此可见,无论是纠正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完整性或是调整血液异常状态均在CSA 的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我们在CSA 的临床治疗中不仅要治“筋伤”“骨伤”,更要注重对颈部气血运行状态进行调节。本研究中涵盖的血流变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RBV、HCT、ESR。其中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反映出大动脉及微动脉中的血流速度;全血黏度反映出血液的黏稠状态;红细胞沉降率为血浆炎症指标,反映CSA病人炎症消除程度。

本研究采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李氏“揉筋正骨”手法治疗CSA,治疗组病人的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流变指标(包括全血高切、全血低切、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且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

P

<0.05)。证实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李氏“揉筋正骨”手法治疗能够减轻CSA 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血流变学参数水平,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葛酮通络胶囊由葛根的黄酮提取物制剂而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葛酮通络胶囊具有效降低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管阻力、促进脑部微循、环抑制内皮细胞凋亡的功效。其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增加了动脉的血液流速;抑制血小板凝聚的功能降低了血液的黏稠程度;抑制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减轻了体内的红细胞沉降率异常程度;而促进脑部微循的功能更是在眩晕症状的消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潘洪平应用葛酮通络胶囊治疗CSA,发现其在改善颈椎周围组织循环和颈部肌肉紧张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明显缓解CSA 病人颈项僵痛的症状;许和贵等将葛酮通络胶囊与针灸推拿治疗相结合,发现其在CSA 的治疗中有助于扩张椎动脉血管、加快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以此达到消除大脑缺血、缺氧状态,进而减轻由此引发的眩晕呕吐等临床症状。本研究中治疗组病人采用葛酮通络胶囊胶囊药物口服的治疗方式辅助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发现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的对照组,表明葛酮通络胶囊具有改善CSA 病人血流变学指标的作用。

颈椎病的发生与“筋出槽、骨错缝”密不可分,经筋的拘挛疼痛及骨的空间结构和相对位置关系的异常是颈椎病病人发生“筋骨失衡”的病理基础。ESCV 量表是从临床症状、颈椎功能、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改善程度的对颈椎病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李氏“揉筋正骨”手法的两组病人在以上几个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究其原因在于李氏“揉筋正骨”手法以“筋骨同调”作为施术核心,手法治疗上以揉筋手法治筋伤,正骨手法治骨伤。其中,揉筋手法通过对颈肩及背部腧穴施行揉、点、推等手法解除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重塑颈项的动力性平衡;正骨手法则是通过对颈椎施行拔伸、摇法,并对偏歪椎体的旋转复位,纠正解剖位置异常、调整小关节紊乱,重塑颈项的静力性平衡。正如《医宗金鉴》所言:“筋可束骨,诸筋从骨”,只有遵循“筋骨并举”的推拿治疗思想,才能充分发挥揉筋手法与正骨手法的协同作用,并以此消除颈部异常应力,纠正其偏移的颈项力线,达到“柔筋正骨”的治疗目的,从而提高其临床症状评分;只有当CSA 病人恢复“骨正筋柔”的生理状态时,才能保证其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表现良好,从而提高其颈椎功能评分;而临床症状的减轻和日常生活的改善有利于CSA 病人调整不佳的情绪状态及快速重新适应现代社会工作节奏,从而提高心理状态评分。

综上所述,采用葛酮通络胶囊与李氏“揉筋正骨”手法联合对CSA 进行治疗,使李氏手法治疗的优势与葛酮通络胶囊的药物治疗的优势相结合,不仅在“筋伤”“骨伤”处着眼治疗,也在全身血液状态及椎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上进行调整,收效颇佳。

猜你喜欢

全血正骨通络
正骨没那么神
图说
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献血的间隔期需要多久
宝宝感冒发烧为何要做全血CRP
探讨如何合理调控成分血液资源,避免血液浪费
大量输血实施方案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