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旋律之基石
2021-07-28汤倩
汤倩
摘 要: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和用音乐进行表达自我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离不开节奏的练习。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练习;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音乐节奏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节奏感,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除此之外,节奏练习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一、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对节奏学习的兴趣
学生活泼好动,不愿意乖乖坐着。因此,如果在音乐课堂中一味进行节奏训练,教学效果势必不佳,甚至会造成小学生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一线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进行节奏学习的兴趣。
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可以通过玩“听节拍数抱团”的游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双手拍,拍的次数即为学生应该抱团的人数。在这一过程之中,音乐教师可以不断变化拍手的节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节奏感。这样的拍手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瞬时反应能力,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二、通过朗诵诗歌训练节奏感
诗歌自带节奏,是训练学生音乐节奏感的优秀资源库。很多诗歌简单,但又具有良好的韵律感,通过朗诵诗歌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一种双赢。它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还能为小学生的诗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一线音乐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诗歌来进行节奏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比如,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诵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按节奏拍手。这样的节奏训练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节奏感,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古诗,感受优秀的历史文化。
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通过朗诵诗歌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培养节奏感,并且在这一过程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利用生活中的声音训练节奏感
音乐这一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时候,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声音来帮助学生训练节奏感。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进行节奏练习时的焦虑感和不安感,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比如,音乐教师在教授《春天来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春天时大自然中的声音,来帮助学生感知节奏。教师可以自主选择一些有节奏感的鸟叫声来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在鸟鸣之中逐步提升自己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切切实实地感受春天的律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关系,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积极通过生活中的声音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种声音,并且找寻这些声音之间的节奏感,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幫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节奏感。
四、通过乐器辅助训练节奏感
音乐的学习离不开乐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训练学生节奏感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乐器来辅助节奏感训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乐器来给学生建立节奏的概念,引导学生仔细聆听这些乐器内在的美妙。
比如,音乐教师可以选择快板、沙锤、铃铛、腰鼓等乐器来参与到学生节奏感的训练过程之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敲打腰鼓来完成一段音乐表演,让学生在实际的敲打过程中体会节奏的美妙。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几乎全部吸引过来,还能够向学生展示节奏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
小学音乐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乐器辅助来引导学生进行节奏感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乐器声音之下感知音乐和节奏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潘寒.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练习[J].参花(下),2020(9):144-145.
[2]李燕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节奏创编的方法初探[J].北方音乐,2020(15):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