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07-28马瑞琪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3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马瑞琪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普及,国家对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追求的是素质教育,希望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显著提高。单一化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适用,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行动力和观察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对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上课模式的创新必不可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

为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行动力和发现问题的观察力,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行动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获得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把课本上的知识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最后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应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引导学生创建知识结构系统

提升學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只是对学生进行单一的知识灌输和能力提升,而是以课本上的知识作为教学基础。在学生有一定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小学知识每单元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大,知识系统零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梳理和建立。以二年级下册的知识点为例,数学教师在把课本上的知识点都给学生讲完后,可以给学生做系统且全面的总结,从而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最基本的运算法则。比如这道题:12×5+8×5=?如果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认识不够全面和系统,根本没有办法写出答案,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跟着自己做一个乘法知识的结构梳理图,让学生在知识梳理中巩固知识点,然后再回顾这道题,答案就可以轻而易举得出来。如果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知识,在需要应用的时候发现自己不能迅速准确地找到知识。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知识之间的贯通性和连贯性,把每节课学的知识串起来,

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和系统的体系,并且定期总结。与此同时,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框图作业,让他们养成总结思维框图的好习惯,方便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迅速找到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行动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定期对学生开展探究性小组学习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等传统的上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教材知识,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很难掌握知识的内涵,更别说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定期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小组学习,教师在给学生举应用题例子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内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观察能力和剖析问题的理解能力,最后还要根据课本上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中心商店第一天卖出洗衣机42台,是第二天卖出数目的6倍,第二天卖出多少台?这道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从实际出发,互相探讨和研究,最后一起解答,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意识。

三、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方式

如果想要实现长远的进步和提升,就需要依靠科学的规划和总结,想要提升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捷径,总结属于自己的一套解题模型和方法构思,积少成多,举一反三,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习惯。比如,在讲这道题时:小华家一天要喝三袋牛奶,每袋需要1.6元,算一算小华家8月份需要多少元喝牛奶?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月份天数的掌握和基础的乘法运算,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这道题后,让学生总结这类题型的解决方法,并且再布置几道类似的题型让学生加以巩固,引导学生在总结中掌握此类题型,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巩固和培养学生整体实力和专业能力的关键途径,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更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内涵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绍牧.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散文选刊(中旬刊),2020(3):104.

[2]黄文浩,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J].读与写(上旬),2021(3):136.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