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1-07-28王文科
王文科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爱上阅读、喜欢阅读,循序渐进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素养;策略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则要对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引导,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小学生形成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一、重视规划,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阅读规划要越早越好,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之下,逐渐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低年段兴趣的培养,阅读教学则将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通读教材,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经过汇总与统计精选出教材篇目进行精读、精讲,而剩余的篇目则是让学生在学案引导之下进行自主学习。到了中高年级,组织学习小组,让各小组分组设计阅读学案,学生通读教材时可自由选择喜欢的文章,并投入极大的阅读热情和阅读期待。
二、抓住关键环节提问,点燃学生阅读兴趣
在课堂中,教师是教学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预习时产生的疑问引发全班学生的兴趣与关注。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同时也在课堂上对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加以解答。让学生学会提问,参照一些相关的问题,根据文本细节、篇章内容等学会提问。一节课即将结束,这一环节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点,课堂上未能解决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留有“悬念”产生阅读一本书的迫切想法,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学生进行课上课下衔接后的指引,使学生的兴趣持久保持下去。
三、科学推荐书籍,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让学生在规划下主动探索、积极阅读,并且保有强烈的自主阅读兴趣,则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为学生推荐书籍,继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以电影、小视频等作为桥梁纽带,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少优秀儿童作品都被拍成了电影,不断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其推荐喜爱的童话类作品。在学生读完后,加强班级交流。在课外阅读中为学生推荐更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书籍,持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的自动化形成。学生投入阅读之中,茶饭不思,也正是培养学生专注力以及阅读力的最好见证。
四、开展相关阅读活动,保持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文本,通过阅读活动与学生一起体验、一起阅读,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同时还能引发学生可持续的阅读兴趣。例如,让学生扮演文本之中的人物,贴近学生心理,而在扮演人物活动之初,师生共同设定共读大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广泛阅读。并且与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活动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共同阅读后扮演书中的人物形象,由此能增强学生的体验。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但是生硬灌输与指导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只有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为其终身而长期的阅读打下坚实基础。通过阶梯式的进阶,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之间存在差异,每一名学生也都存在阅读差异,要根据每一阶段每名学生的发展状态,有针对性地培养各自的自主阅读能力,为学生搭建适合的阶梯,不断巩固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掌握方法,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中习得方法,开启自主阅读模式。学生习得和掌握阅读方法,包括初步默读、朗读、带着问题读、查看工具书等方法,将阅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构建知识体系。鼓励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学会勾、读、思、摘、问等方法,通读三遍,勾出疑问,摘录好词好句,带着问题思考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将静态方法投入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的阅读能力。锻炼和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应用,除了精读精讲课文之外,鼓励学生自选篇目,以小组方式进行阅读探究。小组确定篇目,再确定题型练习,由此,各小组准备一份课堂自主阅读的小练习。通过合作探究形式,让学生学会略读、浏览以及带着问题等的自主阅读方法。
总之,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尊重学生个性阅读,在科学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引领学生打开语文阅读的大门,走入文学殿堂,接受洗禮熏陶。
参考文献:
[1]周丽霞.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华少年,2019(3).
[2]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