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1-07-28崔敬
崔敬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以实现更好的文化渗透。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新思潮不断涌现,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树立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民族凝聚力。
一、多样化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体现在他们的文化软实力上,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沉淀,剔除糟粕留下精华部分,最终才有了今天的民族精神。一个国家想要得到发展和进步,不只要依靠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精神力量,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就交付于语文教学[1]。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没有明确的认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新兴思想的涌入使人眼花缭乱。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新课改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高民族凝聚力。
识字是小学阶段的基础任务,是学生未来语文能力发展的关键要素,教师可以利用文字的发展变化来渗透国家意识。例如,在“汉字真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文字进行拓展:“同学们,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我们使用的文字也经历着很多变化,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国家的‘國字有什么含义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大家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猜一猜“國”字是怎么组成的,经过大家的讨论后升华主题,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外围的‘囗是指边界;里面‘或中的‘戈代表武器;‘口代表人口,具体的含义就是拿起武器来保卫祖国”,以此来树立家国意识。
二、古典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在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传承下来并具有积极影响的民族特色文化,近年来,随着西方新思潮的涌入,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挑战[2]。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来源于古人先哲在国家动荡危机严重时所衍生出来的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古典文学来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注入爱国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典诗词,有“悠然见南山”的恬静,有“凌寒独自开”的高洁,还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情怀,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古典诗文来渗透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过零丁洋》时,通过对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介绍来引发学生的共鸣:“有这样一种情感,时刻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在失意時给我们动力,在无助时给我们安慰,这就是爱国精神。诗人文天祥生于战乱年代,在被俘的境遇下写下这首誓死明志的爱国诗,饱含着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当完成文章解读后,教师可以播放富有感情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带着感情进行朗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古人凛然大气的爱国精神,对其思想进行熏陶,传承文化素养[3]。
三、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思想和心智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会比较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对学生进行德育,一方面传统文化涵盖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正好可以填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对于传承文化来讲,教育是最优的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不仅能够形成良好品格,还能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例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时,着重强调少年与国家的关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以此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外拓展教学,通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最终达到培养民族精神的目的,提高民族认同感,“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通过课外内容与课内知识的结合,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时刻具有家国意识和民族意识。
四、结语
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并且具有很长的持续性,作为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并将其运用在课堂设计中,积极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营造浓郁的氛围来渗透传统文化,打开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大家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晓燕.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J].读写算,2020(36):45-46.
[2]钟鹃.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天地,2020(33):79-80.
[3]陈亚娜.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A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