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思考
2021-07-28汪婷婷
汪婷婷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不仅关注小学生数学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加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小学数学为载体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理念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新增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处于学生兴趣激发和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基于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设计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只有掌握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才可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阅读能力的提升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面对复杂抽象、逻辑思维强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十分吃力,借助阅读能力培养可以活跃小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意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把阅读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围绕数学概念、定理或者解题教学进行巧妙设计和科学引导,有利于达到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转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重视阅读能力培养
数学作为小学基础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教学地位,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侧重点发生了转移,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复杂、抽象的概念,只有形成正确的认知才会对以后解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阅读能力对所有学科而言是必备的基础能力,在小学数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对关键的数学概念、定义或者解决问题题目进行分析和处理有利于解题能力的培养,引入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
例如,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丰富的阅读文本,渗透基本的阅读技巧是强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促使小学生深入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小数的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增添或者去掉一个0其数值大小不变”展开阅读教学,举例比较0.1和0.01,
0.5和0.50以及0.3和0.30的大小,只有加强小学生的理解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依据小学数学教材巧妙设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目前,我国的数学阅读教学处于浅层次的现状,缺乏正确的方式和高效的教学模式,再加上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深度不足,缺乏对阅读的高度重视,教师必须进行优化设计增添趣味性因素来吸引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數学阅读区别于语文等文学类的阅读,具有独特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来探索阅读教学的方式,特别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设计有利于构建深度教学模式。
例如,在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发挥小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增添趣味性的阅读因素,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在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据数学教材中“求梨的体积”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为计算出梨的体积可以把梨放入标有刻度的容器中,通过观察水溢出的量来计算梨的体积,为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设置“计算灯泡体积”的任务,要求小学生在独立思考或者小组合作中高效完成。
三、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情境,显著提升核心素养
阅读能力是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教师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从实际出发进行设计和引导满足小学生的基本需求,实现核心素养的快速提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综合能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面对不同的阅读文本其学习能力各不相同,针对性阅读可以摆脱表面知识的影响,促使小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借助问题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思维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标准,围绕相关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可以刺激小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针对小学生难以理解的阅读内容可以进行提问教学,如“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要求小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0排除在外,对小学生而言,只有形成深度思维能力方可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成果。
总而言之,在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占据了重要的教学地位,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进行巧妙设计,在发挥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枚.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25(4):21-22.
[2]刘善琴.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6,16(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