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向读学写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方法

2021-07-28蒋国琴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8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小学语文

蒋国琴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对教学方式也做出了调整。向读学写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主要论述了小学语文向读学写的问题,进而提出具体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向读学写;写作能力

在小學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倡向读学写的实践,通过开展专题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读写实践,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会课文中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也应当解决写作质量不高这一问题,通过将向读学写进行整合能够推动教学实践的开展,使课堂教学更加具备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向读学写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向读学写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提倡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将听、说、读、写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写作训练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学生从思考到写作的时间十分紧张,往往只有五分钟,因此,很多学生无法进行深度思考,也就出现了随意应付的问题。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只是随意抽几名学生的写作开展点评。这种教学方式阻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没有帮助[1]。

二、小学语文向读学写教学路径

(一)强化仿写训练

在小学语文向读学写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照大纲来开展。也就表明,在向读学写教学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路,并在阅读过程中达到提升写作能力的目的。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遵循深入浅出的原则,在理解课文表达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模仿。例如,作者在文中能够充分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整体的效果,对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比喻手法的运用,模仿运用比喻来增强表达效果,这样可以进一步让学生灵活应用写作手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通常情况下,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在经典的文章中会包含很多内容值得学生学习。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进一步对文章的字词进行推敲,学习表达技巧,丰富写作能力,创造出具有价值的作品,为后续写作奠定基础,推动内容的创新[2]。

(二)强化读后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读后感的培养和积累,即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过后能够记录下自己所读所想的内容,从而展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通过写作读后感可以强化对课文的理解,从内心深处了解作者写作意图,而不是从表面获得问题答案。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中,虽然很多学生能够了解该课文的内涵,但对文章的理解可能浮于表面,无法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指导。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文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从内心上接受思想熏陶。

(三)多文本写作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材分成若干个单元,各个单元都会设置不同的主题,各个单元的课文围绕主题的选材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读写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写作和阅读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虽然是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的,但是,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认知水平仍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局限,如文章长短、内容的深浅。如果学生未能充分学到相关知识,其写作水平也很难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影响读写结合、向读学写顺利地开展。所谓“工夫在诗外”,教师在完成课内教学任务之后,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很有必要,如向学生推荐优秀儿童作品、经典名著等。教师在向读学写教学的实践中,需要充分认识到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的差异,合理安排读写训练。在读写训练中,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单元的主题,围绕主题深化学习,帮助学生在后续写作中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展开联想,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在写作教学时还应善于从解读教材出发,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学会教材中运用的写作技巧。当教师围绕相关主题布置写作任务时,学生就能够轻松应对了。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将向读学写进行整合能够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使得小学语文写作训练教学能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展开,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黄淑梅.关注情景交融 引导向读学写:六年级语文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策略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9):46-48.

[2]奚文燕.善解文本密码  巧习言语表达:以《石榴》为例谈“向读学写”[J].课外语文,2019(19):5-6.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小学语文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三写”结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