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1-07-28包惠华
包惠华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全部内容即在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听与读”属于“吸纳与储备”环节,而“说与写”属于“倾吐与表达”现象。就小学语文来说,“作文”是学科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发散地进行创新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作文教学;基本策略;探究;反思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常见现象是教师过于重视小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学习,而普遍地忽视对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引领,直接导致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接触作文时往往会出现“过度参考”相关范文的现象——内容相似度过高,没有想象和思维能力运用的实质性体现。有鉴于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所提出的精神和要求,高度重视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写作中的运用。
一、简析小学生作文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一广为人知的信条式古来之训,意在强调“及早教育”的必要性和“即时培养”的重要性,与“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有本质上的异曲同工之妙。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对于正处于“原始黄金”时期的幼儿群体来说,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内涵、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就小学作文教学而言,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能力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能力与素养,是人类认知新世界、认识新成果的一种思维性实践活动。而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思维,是以人的“感知与记忆”“想象与联想”“学习与理解”等能力为基础,是以“综合、创造、求新”等认知特征为主要体现的高级心理活动。儿童正处于“空白待发”的启蒙发展阶段,此时此刻,对他们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他们思维与理解等能力的逐步提升具有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的作用。二是作为小学语文学科活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许多小学生也逐步养成“照抄照搬、过度模仿”的不良习性,严重阻碍了作文写作的学习与进展。鉴于此,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儿童的作文意识和能力素养,从根本上激发源源不断的活力,教师就要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从启蒙教育阶段开始切实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构建
“创新教学”不是随随便便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厚积薄发式的渐进性发展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生本学主、与时俱进”指导思想,善于求新与求异,不断地探究与摸索,逐步构建“熟能生巧”下的有效性基本策略。
(一)善于在“广泛阅读”下积累作文活动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的阅读经验十分有限,这对于写作来说是十分具有局限性的。学生只有通过大量丰富的阅读,才能够在大脑中“吸纳并储备”大量的材料。同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不同的文学作品会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这种体验能够极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学习运用能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搜索相关的信息,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够下笔如有神。
例如,在批改二年级“我的生活”的一篇作文时,教师发现这些作文内容都十分枯燥乏味,内容缺乏结构和趣味,像极了一篇篇记录“流水账”的日记。对此,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进行观察、和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发现,班级里的學生大都缺乏阅读的兴趣,在课下除了课本和家长强制要求看的书之外,基本上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去进行阅读。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每节课前会把自己在课下搜集整理的小故事与学生进行分享,大都是情节生动、语句优美的故事,学生十分喜欢这种文章,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向教师询问这是什么故事书,自己想要去买相同的书看。由此可见,教师的这种课前十分钟分享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向学生推荐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阅读图书,并且逐渐加强难度,让学生能够去阅读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图书。一个月之后教师再布置相同题目的作文,发现学生的文笔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善于在“鱼渔兼授”中传授写作方法和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传授学生写作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学生已经经过多次写作练习后,教师在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后需要帮助学生通过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来对作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加工与润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加成熟地表达自我,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为写作能力的创新打下基础。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上写作课时,专门用一节课时间介绍写作技巧的运用。教师首先让小学生欣赏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进行修饰的作文和没有进行修饰的作文,让小学生在欣赏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这些修辞手法给人带来的不同的视觉体验,从中更好地领会作文语言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于修辞手法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小学生就窗外盛开的“白色月季花”写上一句话,小学生能够初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之后,教师再系统地向学生进行这些修辞手法定义的介绍,让学生能够系统地进行学习,提高写作的能力。
(三)善于在“生活链接”中激发作文活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性思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选择和生活实际有联系的作文题目和材料,让学生发挥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后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后续的长期写作打下基础。
例如,在二年级的写作环节,教师让学生写一篇名为“春天的颜色”的文章,春天,花园里、学校里、公园里形形色色的花朵都盛开了,学生每天在上学的途中都能够观察到,在写作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在头脑中搜索相关的信息。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力将实际存在的事物进行润色加工,更好地体现题目。
(四)善于在“日常练习”中不断深化作文情感
“熟能生巧”,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技巧掌握和阅读材料的积累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的日常练习,利用零散短暂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作,在不断的练习中慢慢提高。同时,教师在让学生练习的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练习的时间过长或者是练习的次数过于频繁,让学生能够享受练习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练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语文作文练习产生懈怠疲倦的状况。
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会和学生进行交谈,谈话内容是今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教师需要保持谦和、温柔的态度,让学生愿意和教师进行交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看与所思”,愿意与教师进行分享。之后,教师把不同学生分享的日常简化成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选择题目来写一篇一百字的小短文,临场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结合实际进行联想。这种方式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和同伴进行分享的同时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帮助自己丰富写作材料,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基本结论
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是一个长期渐进性发展过程。教师需要在课堂和课下时间里努力创造条件,让小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自己文学素养,让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發展,从而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不断升华自己的写作水平,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芳芳.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2020(11):60-61.
[2]秦元媛,李晓梅,朱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读写算(教师版),2019(26):128-129.
[3]王东凤,胡晓玫,李玟.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9(10).
[4]余冬梅,萧小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J].语文课内外,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