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语用训练点研究
2021-07-28蔺晓康
蔺晓康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逐渐由传统的注重课文内容和字词句段分析,向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向发展,逐渐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方法、会学习。语用训练点的应用是从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中抓住语用的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语用;训练点;分析
小学语文是针对小学生开展的语言类学科,实践性较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掌握住文中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环节能够形成自己的表达风格,能说会写。总之,语文老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应抓住语文学习的关键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语用训练。
一、语用学概念
语用学是人们在运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方式后的语言效果,同时反映出语言字面意思和深层次内涵。语用学离不开语言情景、人物、表述方式,最终产生的后续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小学课堂上,老师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在运用时更加合适、得体,可以完整、清楚地表达意愿,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语用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二、注重课文细节,加强遣词造句能力
课文细节的掌握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从课文细节出发,能够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老师通过精彩语句的分享,让学生能够在分享的过程中感悟语用创设过程的遣词造句。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找出最适合学生训练的教学点,进而展开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例如,进行《黄果树瀑布》的教学时,教师提问:“在课文第二段内容中,作者直接表达了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
请问同学们作者从第二段开始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描述这份喜爱的呢?”同学A:“先从瀑布的声音谈起。”老师:“很好,未见其形,先听其音,具体如何描述的呢?”同学B:“按照距离远近和声音高低的方式描述的,开始声音如微风拂过,后来盖过人喧马嘶。”老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很好,大家获得了哪些语用技巧呢?”学生:“先将注意力关注在周围事物上,描述结束后再围绕主体物展开描绘。”通过这条案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反馈,找出课文细节作为语用训练点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细节的深入体会和咀嚼,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关注矛盾冲突,把握塑造方法
从矛盾出发开展创作是有效提高语用能力的关键步骤。在写作课堂上,通过矛盾开展写作是较为常见的,可以很好地描绘各种人物的细节形象,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但是在实际应用时,老师往往会过于重视矛盾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对矛盾的应用。对此,在进行小学高年级教学时,教师通过讲述矛盾内容,合理引导学生认识矛盾,并以此展开简单的矛盾性写作练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爱如茉莉》的教学时,全文围绕着“爱如茉莉”一词展开了主人公父母的情感表达。整篇文章会有一些矛盾点,一方面,主人公在观察了父母的表现后,明白了“爱如茉莉”的含义,另一方面,主人公一直无法理解茉莉与爱之间的关系;母亲生病后,主人公内心也存在一种矛盾,答应给父亲做水饺却因住院不能实现,
怎样才能让父亲吃完水饺后再知悉母亲生病的消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爱如茉莉”的含义,教师不需要刻意放大,可以将重点放在矛盾点的讲述上,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塑造方法,真正理解“爱如茉莉”的内在含义。
四、从文字结构出发,辨别中提升布局能力
合理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的布置和设计,对于提高语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写作是很多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出发,分析探讨文章的基本布局技巧,引导学生掌握从整体到局部、从谋篇布局到构段方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时,教师与学生探讨了课文的结构内容,全文以总分形势展开的,首先从整体上展现了兵马俑的壮观、宏伟的形象,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其次在细节刻画上描绘了兵马俑本身的形象,展示了兵马俑的藝术价值;最后教师在课文讲述后,以总分总的训练点展开具体描述,积极引导学生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去描述,再如何从细节方面去刻画,从文章结构出发,进行文章的描述。
参考文献:
[1]邹光振.捕捉语用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9,506(4):26-27.
[2]李清乐.巧设“语用”训练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20(2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