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2021-07-28李春芳
摘 要:思维导图的运用是一项可视化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思路。教师应当将先进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运用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与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有效运用
基于国家语文教研与改革的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下,没有掌握教学的重点,而在教學中借助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实现良好的语文阅读效率,可以让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依托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有必要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是符合学生发展的趋势,值得教师对其进行重视与运用。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与意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人类发散性思维为重点,以图文共存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化结构导图,思维导图的形式有树状图、饼状图、蜘蛛图等。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不同知识的交互与融合,将思维导图运用其中,能够更清晰地将学生所喜欢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能依托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将指定的视频、音频等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成果。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阶段的运用
(一)基于多样性的表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对于思维导图而言,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思维导图为起点探究,教师可以通过融合相应的语文课堂材料,将文字、图片、数字化的知识传输给学生,便于学生更好地实现语文知识的学习。以汉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将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带来良好的语文学习体验。
以四年级《观潮》教学为例,在以思维导图构建语文知识教学时,应当以其中的字词、知识点以及相应的语文信息点为内涵,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有效的语文知识内容,还可以增进学生对“观潮”这一教学主题的理解与认识,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和语文学科水平。
(二)以严谨的思维导图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
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难看出,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找不到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结构,是学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利用思维导图开展严谨的思维引导是不错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教师应用严谨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结构,通过对文章故事内容以及主线进行自主查找,最终帮助学生有效地分清文章主题、段落主次,并且在阅读任务完成中充分运用并提升自己的阅读技巧。
以小学古诗词教学为例,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一向是比较难的知识点,在教学时,有必要列举古诗词中的重点词汇、核心语句,提炼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展示并实现这一目标。
(三)借助思维导图对重点知识进行概括
小学语文教学的维度比较广,如记叙文、说明文等文章类型,并且还有大量的生字与生词。所以,在常规化的教学中,应当以分清主次、强调重点以及必要的语文教师教学信息涵盖为例,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思维导图,从而找到教学中的重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可以在短期的学习内获得有效的语文学习与知识。
以语文写作教学为例,其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材中会引导学生以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景、写人等教学点为主要的学习内涵,进行课程的开设。此时,教师有必要结合相应的语文教学信息,对写作的思路进行梳理,让学生通过具体化的思维呈现,可以在写作前有一个良好的构思,从而促进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在语文作品呈现方面,可以使思路更加清晰、条理,结构更加完整。
三、结语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运用不是很广,但对中小学的教师进行可视化思维的培训与教育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应当结合教学特色,依照教学内容与教学点开设有效的语文教学,让思维导图成为点亮语文课堂的一个手段。并且尽可能地在思维导图创作方面,以鲜明的色彩进行填充,让思维导图更加美观,契合学生的视觉需求,可以快速地将视觉中所看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参考文献:
[1]陈洁.一题一思明思路,思维导图促成长[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9):212.
[2]缪海琴.数学课堂思维导图的活学活用[J].新教育(海南),2020(2):28.
作者简介:李春芳(1982—),女,汉族,甘肃定西人,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现为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教师,一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