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暴力沟通:在校园中滋养体恤的种子

2021-07-28倪婵娟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8期
关键词:有效互动师生

倪婵娟

摘 要:非暴力沟通的模型,以师生在思想信念、情感和行动上的相互联结为核心价值。使用非暴力沟通可以在校园中滋养体恤的种子:以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要素为策略,突出程式化基础上的即兴互动;以倾听为前提,聚焦人与情绪的间隙距离。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师生;有效互动;沟通模型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段,学生自我认识来自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和互动。作为学生成长中重要的角色,教师基于自己习惯性思维方式,可能在无意中创建充满敌意和情感暴力的环境,如给学生贴各种标签、比较不同学生优缺点、批评学生、威胁要惩罚学生等,让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感到诚惶诚恐、挫败、伤心和无助,让课堂充满恐惧和不信任。任何形式的恐惧都不利于学生理解自己与周围一切的关系。

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让人与人之间能够有更多的互助与关心,与人的价值、愿望和需要等人生经历的核心内容相联结,用清晰的方式帮助人们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也乐于帮助他人满足需要。非暴力沟通在师生互动中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滋养体恤的种子,让师生间的爱流动起来,让学生在爱的语言中健康成长,并将习得的这种互动模式内化到自己内心,渗透到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辐射到社会,营造美好的人际互动世界。

一、以四要素为策略,突出程式化基础上的即兴互动

非暴力沟通以不带评论的观察、体会源于需要的感受、关注需要、提出请求等四个要素为策略,有意识地使语言程式化,要求既诚实、清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关注人的感受和需要,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和爱,使人乐于互助。

作为教师,我们与学生互动时,要时刻保持“觉察”,区分观察和评论,切忌给学生贴标签。“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情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请你在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们要善于表达感受,区分感受和想法的不同,细化还原学生的感受,帮助学生厘清表达感受,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是作为人却有共同的感受和需求。

人为什么会有许多的感受?因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学会表达感受是为了更好地看见背后的需要。能够明确地说出需要,其实就是转移自己纠结在是非对错的情绪旋涡,把关注点放在需要上,拉开人与情绪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师生间互动的有效性。非暴力沟通视野下的师生有效互动,以满足需要为核心,重在强调与人联结。教师与学生的真正需要是什么?教师需要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习负责,能在课堂上积极互动,遵守课堂纪律,准时交作业;学生需要教师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要满足师生双方的需要,我们要重点关注“以关系为基础”的课堂上是否营造了安全、信任的学习环境。学会解读负面情绪背后的需要,才有可能和学生进行联结,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有效沟通,是看到对方这个人而不是你心中的TA,也要看到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应该的自己。

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将期待放在未来可以改变的方向上,而不是放在过去让人感到懊恼的地方;请求要给对方选择的自由,而不是采用必须要按照我们给出的唯一答案來执行。

以上是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在实际的师生互动中,我们要本着关心、体恤学生的意识,尽量避免套用公式化的语言或暗示所谓的“正确沟通方式”,突出程式化基础上的即兴互动,用开放的、具有创造性的态度描述非暴力沟通的性质以及语言上的精妙之处,在课堂上滋养体恤的种子。

二、以倾听为前提,聚焦人与情绪的间隙距离

非暴力沟通不是程式化的四要素沟通话术,它的核心是先从与自己联结开始,与学生联结为过程,最终达到与人联结的目的。而联结的基础是倾听。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听到自己或别人解释、批评或责备时,将注意力放在对方的是非对错上,就会纠结在紧张、愤怒和心烦意乱上;当我们聚焦在倾听对方语言背后的需要和感受,倾听自己的感受需要时,不管别人说什么、怎么说,都会把人和情绪拉开一点缝隙,把人从情绪的旋涡中解救出来,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在与人联结的核心点上,实现有效沟通。“在对与错的区分之外,有一片田野,我将在那里与你相会。”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规划“十三五”规划课题“非暴力沟通视野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研究”(D/2018/02/23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有效互动师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互动的几点体会
问题导引下的课堂有效互动内涵与特征
师生互动4时机
让互动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
推动有效互动,成就精彩口语交际课堂
英语教师课堂互动反思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