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21-07-27侯永武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侯永武

摘 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常规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经典阅读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而使学生精神受到圣贤先哲思想的滋养,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渗透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民心和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冲击,以及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代青少年身上严重缺失。在教育层面上,现阶段大多数学科的教学模式偏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和对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巩固有所忽视,与之相适应的、专门的训练则少之又少,因而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广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在文化语境层面上,因为不设门槛,没有道德的约束,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在网络上发布任何想法,播客、博客、闪客等层出不穷,网络文化泛滥,青少年一代正面临着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和民族精神的缺位。在教学内容层面上,具有中国优良传统的思想美德教育、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的流传、中国古代艺术的蕴含等等,在教育活动中被忽视。在这样的形势下,语文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与文化、智慧与文明的基础性学科,应该主动承担起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新课程倡导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将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自主的阅读等学习过程,使其内化为个人的性格气质、道德修养、学识品德和人格魅力,成为人的内在品质。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人文性”“以人为本”等精神基本一致。“新课改”精神要具体落实、贯彻到位,就必须要与本土文化相适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学生一块传统文化的净土,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去尝试。

一、在常规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古人云:“文以载道。”义务教育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古诗文作品,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因素和人文因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人文情怀,饱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和情感体验,闪耀着理性的思索和智慧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

当代中学生不能只关注中考、高考的导向,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学习。语文教師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言为心声,文品即人品。语文有别于其他学科,要想真正将一篇好文章理解得全面、深刻、准确、透彻,就一定要深入阅读文本,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明确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想取得更好的语文成绩并不难,难的是对情感体验和思想境界的理解。

语文教师应在研究优秀作家作品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方面多下功夫,熟读作家作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当教师深深地被作家作品所折服,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时,学生能不被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感动,和教师一起陶醉其中吗?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他们心中了。

二、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生活处处皆语文,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一定有语文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这些传统的习俗,才能让他们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有很多被人们所忽视和遗忘的东西,恰恰是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契机。在学习《昆明的雨》时,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家乡的人或物,了解自己家乡特有的地域风情,懂得观察生活和热爱生活,从而滋润心灵,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在学习《社戏》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习俗或者风土人情,了解各地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感受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中秋节时开展的相关活动。语文课本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鲜活的教材,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特定的风俗习惯或历史故事,都饱含着我国先人的伟大智慧和思维方式,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因此,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活动也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方式,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

此外,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用字、规范写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也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在经典阅读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适当地推荐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读物,将教材的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明白阅读和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阅读和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心理上将阅读放在更高的层次中。

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阅读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阅读更是一个接受知识和真理的过程。既要阅读有趣的书,还要阅读有益的书,更要阅读有生命的书。

经典不仅能够改变人生的道路,有时也可以改变人的灵魂。经典书籍所传递出来的,是在深厚的人文素养积淀下形成的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坚定信念和内心深处宁静淡泊的修养与操守。读经典的书籍,让我们用知识去奠定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决定自己对每一件事情的态度,达到陶冶情操、开阔思维的目的,从而拥有一个高尚、高贵、非凡的灵魂,使我们人性的光辉尽情闪耀。中学生学习时间紧迫,学习任务繁重,更加应该直接了解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直接进入精神文化的制高点。因此,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也是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

例如,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学习《三顾茅庐》后,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在进行拓展阅读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具有迫切需要阅读和教材内容相关的经典著作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将文本中所展现出来的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更加广阔的文化背景中,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束语

中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的精神受到先哲圣贤深邃精辟思想的滋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高晶莹.论语文老师要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

[2]龚肇兰.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04).

[3]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