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亲密接触”
2021-07-27黄曼怡
黄曼怡
摘 要:随着劳动教育的深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也提供了大量的劳动教育情境和素材。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之中,实现数学和劳动教育相结合。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为例,浅谈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可通过挖掘资源、运用教材资源、开展实践活动途径来渗透劳动教育。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方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下面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为例,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劳动教育的渗透。
一、充分挖掘资源,渗透劳动启智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都涉及了有关劳动教育的情境和素材,这些素材极为丰富并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在备课时适当运用这些资源,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了很多美好的生活,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创造劳动。
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9页的素材图中的北京天安门、天坛,第31页阅读材料中的民间剪纸,这些都是古人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创造出来的。在课上,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手段把这些素材在学生面前呈现,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事物,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同时也同样感受到古人的劳动智慧,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教材资源,渗透劳动促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人民劳动的智慧和结晶。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适当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适时地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思想及应用价值,有机地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劳动者所创造的文明深入学生的心中。
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初步的认识后,再出示多种图案,让学生找这些图案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原来生活中除轴对称图形外,还有中心对称图形。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以对比的方式更深刻了解轴对称图形,还了解到另一种教材没有提到的中心对称图形,体验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接着在本环节后再加上一些古代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包含轴对称图形,还有平移的数学元素。使学生的学习层面不停留于表面,更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从而激发学生对劳动价值的思考。
三、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劳动促能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思维发展了,能力随之提高。”由此可见,动手实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知识的过程,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如在本节课的“剪一剪”环节中,实践活动一:要求学生剪一个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本活动既检测了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二:要求学生利用对稱的数学知识,创意去剪。通过上面的活动,有的学生会剪中心对称,有的会剪既有对称又有平移的图形。多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无意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做到边思考边前,以操作促能力的提升,这有效地渗透劳动能力的教育。
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把劳动教育与数学课堂有机融合,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莎莎.关注资源整合,助力核心素养发展——以“轴对称图形”为例[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2).
[2]付登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七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