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乐”课堂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2021-07-27陈敏儿
陈敏儿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语言学科,能为学生今后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以小学语文“融·乐”课堂为重点,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融·乐”元素的“研学后教”课堂更高效,将游戏、信息技术、合作探究更充分地融入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融·乐”课堂;语文素养
我国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当然也应该随之改进。如今,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的课堂上应该更多地思考:教师怎样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有所创新?如何在“融·乐”课堂中渗透有“语文味”的教学?努力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学习兴趣,进而爱上语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真正提升。
一、“融·乐”课堂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根本,“融·乐”课堂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思维的发育水平不尽相同,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好语文必然要抓好基础,教材内容则是基础。笔者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基础在于兴趣。怎么培养兴趣?方法有很多,可以从学生喜欢的方向入手改进教学方式,创建“融·乐”课堂。比如,学生喜欢动、喜欢闹、喜欢小动物、喜欢看动画等等,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寻找学生更喜欢、更感兴趣的点,将其融进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感兴趣的书和动画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比如,在部编版小学《青蛙写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幻灯片,让青蛙、蝌蚪、水泡、荷叶上的露珠等等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下雨时池塘里的景象,更有学习的兴趣。总之,教师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多融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在教学的选材上努力做到更加有趣、更贴近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觉得有新意而感兴趣。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就会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这样对语文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融·乐”课堂,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也要转变观念、转变模式、转变位置,努力去调动学生,尤其是部分不主动参与教学的学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主动学习,融入语文教学中来。教师努力改善语文课堂中沉闷枯燥的教学氛围,努力使语文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融入快乐和趣味的教学课堂。学生有兴趣和热情高涨,主体性地位确立了,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高效地学习。在课堂上,要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在《比尾巴》这一课的教学中,讲到公鸡的尾巴,教师可让学生上讲台讲讲公鸡的尾巴是怎么样的,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听讲、一起提出问题、一起讨论问题,这样的“融·乐”课堂的学习效果,往往出人意料地好。增强学习乐趣的学生,其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
三、“融·乐”课堂充满“语文味”的方法
(一)把游戏融入语文教学中
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玩游戏,教师可以用组织游戏的方法,把快乐融进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比如,在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中,可以把以前学习过认识的字,如“大”“小”“十”“干”以及一些偏旁、部首等等,做成一张张卡片,学生一人拿一张卡片,通过各种组合就会出現一个新的字。比如“干”和“一”可以组成“王”字,“大”和“十”可以组成“本”字,“小”和部首撇组成“少”字等等。学生自由组合,组对了的学生就站在一起。教学中融入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汉字的结构和组成方式,让学生提高识字的兴趣和效率。
(二)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整合
研学后教3.0的课堂要强化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与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基于信息化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下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三)合作探究,融入学习乐趣,提升语文素养
在“融·乐”课堂的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融入互助、竞争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合理地安排每个小组人员,让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相互合作。学生之间更有共同的语言,能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文具的家》的教学中,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师提出问题:“贝贝的妈妈是通过怎么样的方法让贝贝理解到文具的重要性的呢?”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讨论,融入教学中去,最后找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更顺畅有趣,更容易理解,更能起到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的作用。在分组学习的方法中,还可以把小组比赛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去,比比看哪个组的学生讲得更好。比如,可以按汉字的演化构成,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或者每个组按“象形”“会意”“形声”三个部分来分工合作,在家里各自学习、准备资料,在课上整理汇总,再给大家讲一讲汉字的故事,讲一讲汉字的演化过程、汉字的结构等等。在这个融入了互助和竞争乐趣的学习过程中,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也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由来,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对于今后的学习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结语
总而言之,让课堂的教与学在轻松、快乐、合作、探究、体验、启发、分享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融入了乐趣、感兴趣的课堂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融·乐”课堂把趣味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才能真正培养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敏.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J].小学生(中旬刊),2020(05).
[2]梁少英.语言的温度——让小学语文“研学后教”课堂充满“语文味”[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4(11).
[3]张海燕.不能缺失的家常味道——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J].陕西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