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1-07-27叶芳惠
叶芳惠
摘 要:解决数学应用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个知识点,但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又是必不可少的知识,所以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关注学生是提升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分析问题是解决应用题的核心。所以在讲授数学应用题时,要让小学生明确数学问题是什么、数学信息是什么,具备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题目的能力。除了对应用题本身的透彻理解外,还要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改编题目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提升策略
数学应用题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是数学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只有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才是具有吸引力的数学。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问题有趣化。除了关注数学应用题本身,也要重视关注学生个体。在教学活动中,要清楚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十分跳跃,且知识面不全,同时受年龄的限制,理解能力不强,所以数学应用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知识。笔者在近几年的数学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发现数学应用题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点。为了提升小学生解決数学应用题的能力,笔者从实际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提升策略。
一、关注学生,培养兴趣
新课改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授解决数学应用题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设计相关教学。据调查显示,小学生在面对数学应用题时,很容易被复杂繁多的数学信息影响,连题目都没认真看,心里就默认了自己不会。所以,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对应用题的“恐惧”“不会”“很难”的心理。这时就可以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利用画图形、摆木棍、折纸等一系列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进行教学,这样生动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克服学生对应用题的消极心理状态,还能提高对数学应用题的兴趣。但是班上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除了发现他们在解决应用题的主要问题,还要发现存在的特殊问题,逐一解决,增强学生对解决数学应用题的信心。只有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数学应用题,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明确问题,分析信息
数学应用题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数学问题,求的是什么;分析数学信息,说的是什么。数学问题求的是什么?这是非常简单的,即所问为所求。但是数学信息说的是什么,却难倒了大部分小学生。因为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还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让学生分析数学信息,是解决应用题的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中数学信息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分析应用题,主要是找到题目里有用的数学信息。以最简单的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为例:小猴子有10个苹果,23个梨,7个西瓜,苹果和西瓜一共有多少个?在这个题目中,有用的数学信息为“10个苹果”“7个西瓜”。找到与数学问题相关的信息,才能具体有效地分析。在分析数学信息时,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或者实物演示等直观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数学应用题转化为看得见的直观形式模型。
如三年级数学关于倍数的应用题,就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直观的分析。例如:参加拔河比赛和合唱比赛一共有120人,拔河比赛的学生人数是合唱比赛的2倍,合唱比赛有多少人?这道题目,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但是通过画图就会一目了然。
通过把数学信息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会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让其能清晰地读懂数学信息表达的意思。
三、复述讲解,列式计算
对于条件单一的应用题,当学生能够分析题目,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答案。但是当遇到一些条件比较复杂的题目时,单单分析数学信息很难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不管是条件单一还是条件复杂的应用题,当学生分析完数学信息后,一定要培养学生复述讲解的习惯。学生要复述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应用题里面的主要内容;能够通过数学信息找到数量关系;能够准确理解应用题里每一个数字的含义。
通过复述以上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巩固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可以锻炼概括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彻底理解题目意思及题目中每一个数字表达的意义,列式计算也就顺理成章了。
解决应用题的最终形式是以算式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所以列式计算是解决应用题的核心。只要前面的铺垫和准备工作做好了,列式找对数学信息,计算进行反复验算检查,就可以正确解答出答案。
四、类比推理,改编题目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思维定势,即所学的新知识受到近期旧知识的影响。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看到熟悉的题目,就会运用熟悉的方法解题,只要题目稍微有变化,学生的答案就是错误的。长此以往,这会限制学生的分析能力,影响智力发展。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根据已经学过的应用题,修改题目或者重新编写一道题目,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以不同类型的分笔的应用题为例:
(1)12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多少支?
(2)12支笔平均分给猴妈妈和3只小猴,每只猴多少支?
(3)12支笔分给小红3支,还剩几支?
(4)把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12支,一共有多少支笔?
当笔者让学生完成这四道题目时,大部分学生列的第(1)和第(2)题的列式是一样的:12÷3=4。有的学生的(1)(2)(3)的答案一模一样。这就是定势思维的表现,没有分析题目。数学应用题有很多,不可能每一种类型都练习到。因此,只有让学生学会类比推理,才能彻底明白每一道应用题要考的知识点,才能解决好每一道应用题。
以上所说的四个提升策略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小学生对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兴趣,让他们慢慢形成关于数学应用题的知识树状图,以逐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孟齐河.试谈小学计算问题的教学[J].学术期刊,2011(11).
[2]程远彤.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中国高新区,2017(14).
[3]刘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