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如何加强成本管理的思考
2021-07-27何菲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何菲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引言
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全国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新制度指出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反映单位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同时也通过制度的有效落实来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通过一套标准两份报告三项制度四项措施推进政府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202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中第一条就提出了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以及运行效率和绩效管理产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加强成本管理就不再是老生常谈,而是时代的召唤,政策的指引,意义十分重大,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并不等于照搬企业的管理方法,因为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之间的区分较为明显。首先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家机关,营利并非是其主要工作目的。其设置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推进社会各项公共事业的有效落实,实现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更加倾向于在社会公共利益方向开展工作。因此在事业单位的项目当中,更多的是涉及人民福祉的问题。但是事业单位在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在营利性相对较弱或没有营利性要求的情况下,受项目资金局限等影响,仍旧需要一些社会资本来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想要更好地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就需要强化成本管理,通过成本管理的强化和完善将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进而推动项目的有效落实。但是现阶段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仍旧存在着一些误区,下文在分析事业单位开展成本管理的作用的基础上对这些误区做一概述并提出一些改进成本管理的看法,以期从财务角度促进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一、事业单位开展成本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如果想要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更好地利用资金,那么就应该积极完善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制度。而在传统的预算会计层面,只按用途核算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重点关注总体预算执行率,缺少针对特定对象的费用归集,虽然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规定财务会计要按照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分别核算费用,但也只是将单位活动进行了粗略的划分,无法核算具体对象的真实耗费。所以,对核算对象进行全成本核算,使其真实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有利于控制单位成本
事业单位所耗费的财源以及人力物力资源对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事业单位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如果不加节制的消耗资源,对于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而通过成本管理的有效落实,可以让项目在开展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资源成本更加科学合理,成本支出得到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创造更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也是对社会负责的体现。
(三)绩效评价的要求
因为事业单位并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工作开展的好坏与否往往很难用一套确定有效的标准去衡量,在这样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工作开展就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主观能动性,容易造成铺张浪费等问题。通过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可以为绩效评价提供新的准则,也可以更好地衡量相关员工工作开展的情况,绩效考核更加公正客观,同时绩效的高低也与社会问题解决的质量和效率息息相关,可以更好地推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展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明确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衡量标准,同时也指出了事业单位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应该以成本效益为核心,指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中也指出了成本核算与事业单位开展的关系和影响,有效地将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进行结合,可以较好地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由此可以看出成本管理无论是从绩效评价上分析还是从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展上分析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推进绩效评价的有效开展和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现状
(一)认知存在误区
在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时,所需要的活动资金多由财政拨付,对于成本管理方面的认识就会相对薄弱。资金有效利用率较低,这就导致了现阶段在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成本管理的范围界定还是成本管理所需要采取的手段和需要达成的目的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对于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也往往更加集中于节省开支,而非将资源最大程度利用,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成本管理的落实与相关工作开展当中也就面临着较多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角色也更加重要和多元,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争取国家预算资金的同时,重视对成本的投入和支出,以便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成本管理制度欠缺
一项制度能否有效落实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与相关的管理体系息息相关,但是现阶段在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往往忽略了对于成本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监督,进而导致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成本管理制度的欠缺就会导致成本管理力度的降低,而当成本的管理力度降低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就难以秉持正确的态度、理念和方法,进而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其次,在事业单位当中绝大部分的资金来源在于财政拨款而非市场经济的运营。很多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工作人员更加注重争取国家预算资金,而在预算分析和工作总结的过程当中更加强调社会效益的提升,相对忽略了与财政资金的投入进行对比,这就导致了相关财会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成本核算的意识相对较为欠缺。
最后,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规范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有效开展,现阶段事业单位缺乏规则的约束导致相关工作人员难免会出现懒惰心理,加上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会大大加大财务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在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情况下核算工作也就很少有人愿意展开。当核算工作和成本管理无法有效展开,相关人员在工作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形成大手大脚的习惯,这就会造成在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所实际耗费的成本与预期成本出现了较大的出入,进而出现了资金困顿,需要申请追加财政拨款,不仅延长了项目开展的周期也浪费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
三、如何开展部门项目成本管理
(一)树立全员成本观念
想要在事业单位内部有效地落实成本管理,首先就需要消除本文所述的认知误区,转变相关工作人员的理念想法和态度,正视起成本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影响意义和作用,强化认知,进而用意识来指导个人的行为方法及手段。事业单位内部可以通过管理培训等方式来有效地提高中高层领导的认知,明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向事业单位内部中高层领导传递最新的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理念以及成本管理技术,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明确事业单位设置的根本目的,强化对于基层员工的管束引导,以此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较好的成本管理风气,保障成本管理的有效开展和落实。用最低的资本输出达成最高的社会效益,不断地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细化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方法,确定管理目标,一项制度、一种理念想要完美的推行于实践当中就需要相关的制度进行制约、完善和监督,而当中高层领导的认知提高之后对于体系的完善和制度的升级也会起到较好的推进作用,进而更好地落实成本管理。
在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上应当明确项目开展过程当中每个人所负责的环节并确定责任权利,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分析个人的绩效,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责任落实到人,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者资源消耗过多,则可以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这样既便于考核机制的有效落实,同时也可以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端正自己的态度。
(二)规范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管理并非空穴来风,也并不是仅凭几项制度就可以达成较高的管理效果。实现管理目标,还需要其他制度的有效建立来推动成本管理制度的落实推广。事业单位内部的成本管理重担集中于财会相关人员身上,财会人员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本了解程度相对较高,同时对于项目推进过程当中所需要的耗费的计算的也较为精确,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成本管理就需要财会人员强化核算工作的落实,以核算工作来推进和约束成本管理,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为了避免项目推进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参与人员徇私舞弊谋取灰色收入,就需要通过核算机制对单位内部的每一笔支出进行有效分析。事业单位内部可以建立相对应的财政核算通道,在财政核算的过程当中对于项目推进相关工作人员所提出的财政申请进行分析和研究。
首先从市场角度来了解在项目推进的过程当中所需要的资本以及对应材料的市场价格和对应人力、物力的市场平均价格。其次分析项目所需要的成本与项目负责人所递交的财政申请是否符合是否存在多余的部分,并且问清多余部分的主要支出方向,明确每一笔财政支出的方向和用途,强化跟踪管理,除此之外还应当定期的核算事业单位内部的库存,无论是物质资料还是内部资金,都应当定期的统计,防止事业单位内部库存出现物资丢失或损毁的现象,以此来保障成本申请合理科学,成本使用正当规范,进而落实成本管理。
(三)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首先,认真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构建成本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采用横竖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全面综合各方意见,积极调动所有人员积极性,优化预算编制流程。
其次,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权责利关系,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奖惩机制。一方面充分的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相关工作人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成本管理当中,通过奖惩机制的有效建立来推动成本管理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要对财务、审计等不相容的岗位进行权责分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
最后,因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及修订。资产的归属包括资产数量、价值、使用年限、折旧方法等必须完整清晰,为资产折旧及摊销等成本核算打下基础。此外,在事业单位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避免重复投资带来的资金浪费、损失。同时,在购置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前,要做好预算审批工作。
(四)健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用以确保成本管理制度及奖惩机制的有效落实。加强预算信息反馈,根据相关反馈对预算进行及时调整。同时加强事业单位内外部监督管理,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使之更好地起到监督作用,进而推动成本管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有效落实,促进事业单位协调健康发展。
结语
事业单位的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对于社会公益的普及水平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事业单位的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而在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需要物质资源,但是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在物质资源获取上事业单位多以财政拨款为主,这也就逐渐地淡化了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成本控制意识。造成了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较为匮乏,管理方法手段较为落后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在认知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事业单位内部有效地落实成本管理可以使相关工作人员提高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知,进而反作用于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同时也可以让项目成本得到合理控制。为此事业单位内部可以通过转变中高层领导认知、优化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以及财务部门加强核算管理并建立相对应的奖惩机制、考核机制来推动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