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2021-07-27杨银宽
杨银宽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开始备受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便成为学前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影响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策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
很多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有的幼儿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很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导致其教育观念和实践不能达成一致,出现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现象。第二,部分幼儿教师实践中不能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即使写活动反思,也并未结合活动实际情况作出反思,没有调整教学内容或环节,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并未对以后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
(二)幼儿教师专业基础薄弱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是其成为幼儿教师前所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基础与专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但很多幼儿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仍然十分薄弱,表现在:一是专业知识面窄、知识量少。有些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停留在所用资源包的内容上,综合性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其组织教学活动时单调乏味,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不能引发幼儿思考,出现老师讲得无精打采、幼儿听得不知所云的情况,教学内容深度、广度扩展受到阻碍。二是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有些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较欠缺,更谈不上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三是知识陈旧、更新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产品的普及,幼儿时常会提出一些新名词、新知识,教师对这些新名词、新知识一知半解,不能满足幼儿的求知需要。四是教学组织能力较弱。有些教师仅仅是把教材上的活动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活动中,很少关注本班幼儿的需要和掌握情况。
(三)幼儿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动力
幼儿教师虽然选择职业的主动性较强,对幼教事业认同度比较高,但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首先,接受专业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多,接受培训的主要形式以园本培训为主,而只要幼儿入园,教师就开始一天的忙碌,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参加培训学习,这就使部分幼儿教师对培训持有一种被动应付的态度,长期下来导致其专业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其次,大部分幼儿教师忙于班级管理、日常教学以及家长工作,下班又忙于备课、准备教具,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思考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加强。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
(一)幼儿教师应提高自身意识
当幼儿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较强时,就会对自己专业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并随时关注自身专业发展情况,积极地去实现规划。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甚至终身的过程。幼儿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规划,就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时时学、事事学。可以向其他教师学习,向幼儿学习;可以学书本知识,学实践经验,学教学基本功,学专业知识;可以在课堂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等。因此,要通过多方面、多途径的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自身专业发展有规划、有要求,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二)幼儿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发展,没有进步。因此,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发展公式:教师成长=实践+反思。可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是自我反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一是在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反思本节活动选择内容是否恰当,是否结合了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有足够的弹性和开放性;选择的材料是否是幼儿学习需要的,如何使材料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设计的环节是否有利于全班所有幼儿的探索性学习,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二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反思自己组织的活动有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学习特点以及认识规律,有没有让每个幼儿的能力都有所提升。三是在教学活动组织后,幼儿教师要及时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评价。
幼儿教师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反思提升:一是课后修改完善教案。即幼兒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活动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对活动设计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二是写活动小结、观察记录、教学随笔等,对活动中的优点以及困惑和问题及时反思总结,积累教学经验与技巧。三是与同事交流研讨。交流是实现教师专业知识增长、专业素养结构合理化的有效方式,通过举办“沙龙”、开交流会等形式互相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技巧,解答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四是观摩与评课。教师可以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活动,并写出评课报告,对观摩的情景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