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游记》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
2021-07-27张敏琳
张敏琳
关键词:《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
人们常说,古典名著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映,那么从《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所处的朝代来看,当时政治腐败、生活糜烂、苦不堪言,而孙悟空则是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抨击者,尤其是在拜师学艺后归来、西天取经的途中,正义勇敢的人物形象在孙悟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妨就从拜师学艺之前、学成归来之后、西天取经途中引导学生对孙悟空的人物形象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期望学生可以有孫悟空身上的高贵品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从事初中语文教师这份职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关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做如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从“拜师学艺”前分析
在《西游记》中的第一回,也就是猴王出世之时,即拜师学艺之前,主要讲述了花果山一块仙石如人一般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勇敢、无畏,第一个跳入水帘洞,被猴群拜为猴王。
在引导学生阅读“猴王出世”这部分故事的活动中,由于内容比较浅显,教师可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猴王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由此令学生的大脑思维达到活跃的状态。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成果,进而抽查学生从文中寻找问题答案,帮助学生分析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到石猴活泼可爱、无所畏惧的特点。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石猴决定拜师学艺的原因,为后续阅读《西游记》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交流阅读收获。这样从“拜师学艺”前分析,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做人要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还让学生初步明白了学好一身本领的重要性,从而充分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实现优化学生阅读效果的目标。
二、从“学成归来”后分析
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跟随菩提祖师习得了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以及七十二般变化。但由于在人前卖弄本领,被菩提祖师赶回了花果山。于是就有了闹地府、官封弼马温、大脑天宫的故事,正是这一段故事极大程度地加深了社会大众对孙悟空这一人物的喜爱程度。
在引导学生阅读“大闹天宫”这部分故事的活动中,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前因,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了解到孙悟空闹龙宫、地府的原因,后龙王、阎王告上天庭。然后,太白金星因对玉帝求情,才有了官封弼马温的故事,但孙悟空因嫌弃官职低微,于大闹蟠桃园后反下天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使学生不仅了解到孙悟空具有敢作敢当、机智勇敢、乐观豁达、大胆反抗天威神权的无畏精神和斗争性格,也意识到这部分内容侧面讽刺了玉帝、龙王、天兵天将们的飞扬跋扈、专横残暴以及昏庸无能。最后,教师做了课堂小结,和学生交流了孙悟空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品质。这样通过从“学成归来”后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了能力的高低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让学生意识到学好知识的重要性,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从“西天取经”中分析
“西天取经”主要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的传奇历险故事,其中以孙悟空的表现最为突出,这也是孙悟空因大闹天宫,压在五指山下被唐僧救出后性格特点逐渐改变的一段故事。
在引导学生阅读“行医朱紫国”这部分故事内容的活动中,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朱紫国国王生病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数年前朱紫国国王与王后金圣宫于端阳节之时,妖精赛太岁一阵风吹来掳走了金圣宫,所以国王从此卧病在床,无法治理国事,便张贴皇榜求医。此时,唐僧师徒一行四人路过朱紫国,孙悟空将皇榜撕下,了解了国王病因,对症下药,将其治好。然后,孙悟空便以变化的神通混进妖洞,偷得紫金铃,最终将金圣宫娘娘救出,使国王的病彻底痊愈。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孙悟空在这一回的表现进行人物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他在西天取经途中已经有了智仁勇三全的精神品质。这样通过从“西天取经”途中的分析,联系孙悟空以往的表现,使学生对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刻,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综上所述,《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反复阅读。而身为初中语文教师,要了解到自身有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的重要任务,需要不断创新有效阅读策略,加强学生对古典文学名著的喜爱,最大限度地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阅读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亚蓓.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J].今古文创,2021(5):8-9.
[2]王嘉骐.《大闹天宫》动画人物形象分析[J].大众文艺,20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