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性作业在八年级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1-07-27詹祖实
詹祖实
摘 要:在现代教育领域,生本教育理念取代了以往的学分教育理念。相比于学分教育理念来说,生本理念具有较高的创新性、综合性。与学分理念不同,生本理念所强调的教育重点在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着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基于这一背景,在实施教育时,教师就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过多地对学生加以管理或辅助。基于此,对如何在八年级科学教学中融入前置性作业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科学;前置性作业;应用策略
生本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这一理念与前置性作业所能够达到的作用不谋而合。所以,在生本教育背景下,教师可在常规教学体系中融入前置性作业,利用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在有效增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也可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达到减负增效的教育效果。
一、前置性作业的运用原则
1.自主性原则
教学并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简单来说,教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以,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设置一些自主性的前置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与思维特点,保证所设计的作业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可以借助作业对学习内容形成了解,奠定基础。
2.实践性作业
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所以,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关注理论。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或者提前背诵其中的一些科学定理,这样只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学生的精力,消耗学生的热情。运用实践性的作业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真切体会,从而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向教师发问,跟随教师思路,提高学习效果。
3.开放性作业
在生本理念下,教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一定不能具有较强程度的局限性。在此期间,教师要提前了解教学内容,在遵循新课改要求的前提下布置答案开放的作业,让学生有前进的动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二、前置性作业的运用策略
1.觀察体验型作业
科学学习中,观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对知识形成了解的前提保障。同时站在科学角度来说,科学观察是最基本的认识活动。在科学探究中,通过有效地观察,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探索。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自身的思维能力也可得到有效的锻炼。所以,在布置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观察性作业,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形成初步的了解,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加强。以“植物与土壤”这一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可将前置性作业布置为:要求学生观察校园的土壤,了解不同区域土壤的特点并对其加以描述。对于“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章节,可布置如下前置性作业:观察不同的动物,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并做好记录。
2.实验探究型作业
站在建构主义角度上来说,科学的核心本质在于探究。只有探究,学生才能够真正了解科学知识的内涵,把握科学知识的精髓。并且有效的实验探究可大幅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需求,辅助其突破学习障碍。
客观来说,科学探究的难度相对偏高,对学生的思维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在初中科学课堂上,教师会发现部分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跟上自己的思路,并且与其他同学之间有较大的落差。久而久之,学生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对于这一情况,布置前置性探究作业是教师的主要解决方法。
3.温故知新型作业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结合初中八年级科学教材分析来看,在每个大章节内部,每小节知识点之间都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温故知新型的前置性作业,要求学生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然后逐步迁移,探索下一节课的新知识,借此有效缓解学生的压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元素符号表示的量”这一节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复习前两小节,重新回顾“表示元素的符号”以及“表示物质的符号”,以此为基础探讨新的知识,并对其加以深入了解,借此充分夯实学生基础,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生本理念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标杆。在这一标杆的引导下,教师需要融入前置性作业,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初中科学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多样性,所以,在设置前置性作业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作业类型,以满足学科提出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教师还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辅助,促使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里自由遨游。
参考文献:
黄河.初中科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8(29):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