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2021-07-27吕锋
吕锋
摘 要:在新课改要求下,应让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和音乐欣赏能力。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情感的差异,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真正领略音乐的魅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欣赏教学;审美能力;情感体验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大部分的方法都是借鉴了西方音乐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感知和体验音乐之美,很少能将中西方音乐进行融合教学,学生很少主动去接触音乐、欣赏音乐的魅力。音乐欣赏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懂得如何欣赏音乐,就没法进行自我音乐的表达,因此,音乐欣赏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能较好地掌握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方法,这方面还需要音乐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1.音乐欣赏能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这一领域,我们首先要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以及体验。音乐是一门以听觉为主的艺术学科,完美的听觉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以及节奏。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和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欣赏能力进行提高。在平时的音乐课程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感知不同歌曲的曲调、节奏及风格,只有初步感知音乐,才能深入了解音乐的魅力。
2.音乐欣赏能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每一种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以及艺术价值,通过学习不同的音乐作品有助于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倘若能将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融合,将会是音乐教学中的又一大创新。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阶段,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必备的音乐基础知识,传授一些简单的音乐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去认识、分析音乐作品的内容以及风格,让学生能自主地分辨出不同类型音乐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初步形成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從而体验音乐作品的无穷魅力,并获得欣赏音乐作品的成就感。
三、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措施
1.还原情境,引导学生感知作品的情境美
初中音乐欣赏课程对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要求逐步加强,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挑战。教师给学生还原音乐情境,如安排音乐情景剧、音乐话剧等,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运用学生所学音乐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实地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美。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具有其独特性,这不仅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欣赏,还需要引导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音乐作品中的情境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还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2.拓展鉴赏,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提高音乐生的综合素养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高自身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通过不断欣赏世界名曲或观看音乐短视频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审美能力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心态,教师应多鼓励学生长期积累音乐知识,拓展音乐鉴赏领域。拓展鉴赏知识其实就相当于广泛学习音乐知识,学生学习音乐领域知识不能局限于自己所听过或了解的名曲,而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音乐独特的美。
3.挖掘内涵,激发学生感知作品的情感
音乐作品的内涵需要教师和学生仔细钻研,学生在学习一首新音乐时,应首先了解音乐背景,把握整首曲子的基本基调;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共同激发学生感知作品的情感。每个人对曲子的感受不同,可能同一首曲子,有的学生感受到激昂,有的学生感受到悲怆,其实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作品的内涵不具有唯一性,主要是因为倾听者对曲子的不同理解。不同学生对曲子的理解不同,所以这就容易影响学生对作品的情感的把握,情感这种东西靠模仿和学习是学不来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体会、感悟才能获得。
培养初中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从教师角度分析,教师要发挥引领者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审美对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还原情境、拓展鉴赏、挖掘内涵等措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闫小林.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8):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