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
2021-07-27姜璐璐
姜璐璐
摘 要:面对学生一次又一次突发的案例随机事件,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不能回避这些事件,因此,在课堂上涌现出的一个又一个“假如”,需要教师重新设计和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随机事件;假如;生机活力
各种各样的课堂随机事件,打乱了教师的预想、扰乱了教学程序,而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不能回避这些事件,需要重新设计并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者普遍认为,课堂教学不是没有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
二、“假如”随机事件的实践
1.课堂中案例随机事件的创设对象
(1)教师的“假如”随机事件
教师随机事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案例事件,从这些年的教育经历来看,面对课堂上的“意外”,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在设计七年级教材中“爱在家人间”的内容时,为焕发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小环节,请每个孩子说说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最值得纪念的一件事(如自己考试得到第一名;自己比赛失利;遇到些小情绪)是什么?家人当时的反应是什么?
紧接着孩子的讨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特别棒:
假如我考试得到第一名,爸爸妈妈会为我开心;
假如我在比赛中失利,爸爸妈妈会鼓励我继续前行;
假如我遇到小情绪,爸爸妈妈会……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既是德育工作者,又是学科教育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增加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努力、智慧应对孩子的随机事件,而不是简单责备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
(2)学生的“假如”随机事件
八年级上册“积极奉献社会”是一节教师爱教、学生乐学的内容。原因很简单:本节课主要介绍学生应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内容与生活十分贴近,因此,学生极易参与。
主要知识点包括两个内容:关爱他人与服务社会。记得在第一个班级先上时,课程刚开始我就按部就班地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看书本材料并回答:怎样做才是对民族和国家负责?一分钟过去了,课堂上并未出现我想象的学生都举手发言的情景,而是多数学生表情紧张、神态茫然……结果这节课的内容没有完成,效果也很差。课后我苦思冥想:为什么这堂课失败了呢?原来问题出在没有对课堂随机事件进行设想上,没有想到课堂的设计没有一点吸引力,学生的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致使一堂课他们情绪低落,不想参与课堂。经过三思后,第二天,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将当前大家都很关注的“众志成城 抗击洪水”引入课堂的开始,结果发现学生都积极参与,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并得出结论: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國家处在困难时刻,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适时上升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很多学生说出:作为青少年要肩负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通过我们的奋斗成为现实。过后才意识到超额完成了这节课的内容,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当我的课上到最后,尤其是我在课后反思的过程中,我的想法变了,我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如下两个“假如”:
假如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仍然使用第一节课的流程;
假如我没有引入最新时事,仍然使用学生不感兴趣的话题引入。
那么,第二节课精彩的瞬间,会因我的主观武断而错过!
通过平时的常规课看出,课堂中各种事件的巧设对整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的预设有很强的灵动性和科学性,一般都普遍重视事物的合理性和突发性,让学生为之所感并为之所动,迅速以最佳的角色和状态投入课堂的情境中去。因此,课堂的优化离不开课前对随机事件的巧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鼓励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而向多元化发展,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期望。
2.道德与法治课中案例随机事件的意义
随机事件为老师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同时为学生搭建了认识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道德与法治的框架内容都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他们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是点拨者和指导者。
在以后的教学中,愿每一位道德与法治老师都能胸有成竹地引导学生创造出精彩,使我们的学科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吴铎.中学教学全书思想政治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2.
[2]韩永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81-296.
[3]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及其落实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