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2021-07-27陈光华
陈光华
摘 要:通过随笔进行实践性的训练,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得到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兴趣激发、生活教学以及阅读量增加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旨在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开阔视野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促进语文习作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堂习作;教学
一、拓宽习作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形成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且其独立性情感和思想得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内容都由教师进行限定,学生对写作的认识相对较浅,而且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也使很多的学生知道写作思路,但是没有实践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习作丧失兴趣[1]。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习作内容的选择,更需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习作机会,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感受到语文习作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掌握写作的技巧,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形成和写作视野的开阔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文时,作为语文教师,教学的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了解文章的基本内涵;第二,标注出文章关于爬山虎细节描写的语句,如“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形象地描绘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第三,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行随堂的读写测试,习作园地的“写观察日记”让学生通过时间观察进行习作,如春风里的桃花、河边的垂柳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将当堂所学的技巧进行运用,还能让学生慢慢地掌握更多的写作手法,这对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丰富创作情感具有积极的意义[2]。
二、贴近生活,丰富语言积累
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都是让学生机械地阅读、摘抄与仿写,导致学生对写文章完全没有实际的情感和吸引力,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积极为学生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素材,让学生在认识生活的过程中还能通过自身的思考、分析寻找出相关的写作方向,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写作储备,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习作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脑海中逐渐形成固定的习作思维,也会逐渐形成“观察—思考—拟题—写作”的思路,促使自身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
例如,在教学《匆匆》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文章中关于“匆匆”的解释,如四季变化、花谢花开、日常生活、思考沉默等,都以生活中的表现解释了“匆匆”的内涵,借此表达出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与惋惜。这篇文章能够让学生全面认识到情感表达与写作的关系,然后教师为学生设计相关的习作训练,让学生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实践,如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等,对随堂习作训练的设计可以是主题性的,也可以是细节点展示,如看到父母逐渐变白的双鬓有何种感想;看到夜里挑灯批改作业的教师有何感触等,这样的教学重点培养的就是学生写作的思维形成以及情感的表达,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更具有感染力。通过这些生活元素的渗入,一方面实现了学生习作方法的教学,另一方面实现了学生对习作的多方位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加提升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增加阅读量,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在语文的教学内容上分析,阅读与写作是核心的组成元素,在两者的关系上分析,语文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习作是阅读效果的重要体现。正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明阅读是人们认识社会和生活的基础。从语文的学习上来讲,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还可以掌握一些大家的写作手法,既包含语言的基本运用,又包含很多的情感表达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实现学生良好思想、行为、价值理念的养成等。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想提升随堂习作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量的增加,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渐寻找技巧和方法,进而形成更具逻辑性的写作思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相关的论述仅为笔者个人浅见,针对新时期小学語文随堂习作教学的创新,还期望广大的语文教师继续进行探索,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胡素芬.小学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2):23-24.
[2]陈桂梅,王伟华.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的策略实践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9(1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