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教育体系 提升幼小衔接质量
2021-07-27南蕊
南蕊
摘 要:围绕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质量保障策略,以此解决教学侧重点不明确、教学活动不够全面的问题,深入探索适合幼儿园与小学双向互动的衔接模式,进一步拓展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确保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教育体系;幼小衔接;教学课程
幼小衔接主要是指幼儿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用以表示学生在升入小学之前,由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所参与的活动,主要帮助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尽快消除陌生感,培养良好的入学兴趣与愿望,建立向往小学生活的思想与情感,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倾听习惯。
一、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
(一)统整性课程
幼儿园与小学时期均属于以游戏为主的生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实现有效衔接,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实现。第一,线性课程,属于正规课程,在开展主题活动时要求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对周边事物进行自主探索,借助主动学习获取情感体验与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促进其能力的衔接,缓解其心理压力。以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科学保教实验课程资源包(试用)中班(下)教材为例,在开展“给妈妈的礼物”一课时,要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目标,要求学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通过阅读相关语言类文章,歌唱儿歌、童谣的方式,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第二,适应性课程,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特征,在校园更具有安全感,满足其成长需求。以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科学保教实验课程资源包(试用)中班教材“小蟋蟀找朋友”为例,教师要充分运用游戏式、启发式方法,在观看故事的同时适当结合图片、音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之后向学生提问小蟋蟀有几个朋友、小蟋蟀怎么回家的等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讨论,表达自身想法,教会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讲文明、懂礼貌,实现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爱。
(二)体验性活动
在实施幼小衔接时经常存在实践少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与体验事物,便需要加强体验性活动的应用,借助合作型团队活动,促进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以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科学保教实验课程资源包(试用)中班(下)教材为例,在进行主题六“奇妙的发现”教学时,第一次活动以班级联谊为活动目的,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小学生活。第二次活动,带领学生走入课堂,感受课堂魅力,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并融入你来拍我来和、手指操等活动,要求学生体验捏泥乐。第三次活动,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梯形变身、气球真好玩等内容,帮助学生加强自主交流,通过协调与交往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要帮助学生完成才艺展示,以此激发幼儿对小学生的羡慕情绪,引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三)心理介入活动
心理介入活動的目的在于消除衔接活动过于注重群体性而忽视个体性、差异性的不足,从心理承受角度打开学生的内心,提高幼小衔接活动的品质。同样以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科学保教实验课程资源包(试用)中班(下)教材为例,第一次活动要带领学生歌唱《找朋友》《小青蛙成长曲》,帮助学生熟悉班级成员、熟悉新环境,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第二次活动要开展最佳搭档、动物乐园等活动,目的在于建立同学间的融洽关系,丰富学生的交往对象。第三次活动则要完成校园探险,以此激发学生自主与周边人建立联结关系,提高其进入小学的意愿。
二、保障幼小衔接质量的有效对策
第一,要合理设定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弹性化的适应时间,帮助学生消除在入学阶段出现的疲惫感、懈怠感,避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申报课程时长,每周完成一次课程表编排,实现时间的弹性化管理。第二,丰富教学空间。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环境具有差异性,幼儿阶段的学习作息时间相对固定,而在小学阶段由于身心发展以及教学内容需要,要求进行学习场所的频繁移动,因此,基于生活空间的多样化,幼小衔接需要利用开放式教学资源与空间开发适应性强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变化,展现空间价值。第三,完善沟通机制,家庭、校园、幼小需要强化交流。校园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活动内容,取得家长配合,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不可过分包办、代替。要鼓励学生,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
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质量保障对策,以此帮助校园做好课程安排,布置好相关活动,解决幼小衔接时间问题,并做好经验总结与分析,确保各项战略得以有效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赵敏.OECD国家幼小衔接的教育实践经验:以日本东京都品川区保幼小衔接示范校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1(19):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