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侧切术后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1-07-26布阿提卡木·阿塔吾拉热依拉·莎肯
布阿提卡木·阿塔吾拉 热依拉·莎肯
【关键词】会阴侧切术;皮内缝合术;传统皮外缝合术;产妇
在自然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能够减少患者会阴撕裂概率,对盆底肌肉产生保护作用,利于提高产妇自然分娩速度。通常在胎儿娩出后,需要对产妇的切口进行缝合,曾经选择的皮外缝合法采用细丝线可能会导致伤口较大,疼痛感剧烈,影响产妇产后恢复情况[1]。本文就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效果进行比较,内容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786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选择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传统皮外缝合术,每组393例;观察组,年龄21岁~43岁,平均年龄(32.39±1.15)岁;孕周36周~42周,平均孕周(39.39±1.11)周;体重2600克~4300克,平均体重(3450±120.52)克。对照组,年龄21岁~43岁,平均年龄(32.42±1.18)岁;孕周36周~42周,平均孕周(39.41±1.15)周;体重2600克~4300克,平均体重(3455±120.48)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外缝合,阴道黏膜缝合需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缝合线(0号具吸收性缝线),于患者会阴侧切切口上端0.5cm处进针,对齐患者创面进行缝合,直到处女膜缘处可停止缝合;肌层缝合选择间断缝合方式,间距约1cm;对于皮肤缝合则选择针距适中且松紧间断缝合方式。
1.2.2观察组选择皮内缝合,阴道黏膜、肌层缝合与对照组一致,皮肤缝合则首先对黏膜层进行缝合,在裂口上端约为0.5cm位置,随后在保持针距0.5cm进行左右褥式缝合,直到处女膜环后打结处理;打结线稍长者可进行肌层、皮下组织缝合,经皮内组织直达舟状窝,随后进入黏膜层将处女膜缘打结处理;值得注意的是进针点需紧贴皮内组织,但是不能穿透皮内,在缝合期间保持针距,保证切口处皮肤不起皱。
1.3效果判定
1.3.1比较两组切口缝合、愈合时间、疼痛度评分;若患者的伤口不存在红肿、发炎等现象,并且不存在压痛感,伤口恢复平整则说明愈合;疼痛度评分则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判断,0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剧烈。
1.3.2比较两组感染事件发生率,由医护人员对患者创面的脓性分泌物进行培养后,若出现病菌则说明存在切口感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切口缝合、愈合时间、疼痛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口缝合、愈合时间短,疼痛度评分低(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感染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感染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通常情况下,会阴长度为4cm~5cm,第二产程会阴可延长至7cm~8cm,部分会阴较长者可延长至10公分左右;在产妇初次分娩时,会阴拉伸存在一定的难度,可能会对产妇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会阴侧切在产妇分娩期间地运用,可避免因胎儿胎头较大、会阴较紧而导致盆底组织撕裂、胎儿缺氧情况,在行此手术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产妇、胎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若产程顺利,则无需进行侧切,若胎儿体积较大,则需要及时地选择会阴侧切方式,可有效地缩短产妇产程,确保产妇及胎儿的安全性,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利于改善母婴结局[2]。
在分娩后对产妇切口进行缝合时,传统皮外缝合方式的优势为降低直肠损伤,但是其缺陷在于产妇流血量较多,疼痛感强烈,并且切口愈合时间较长,因此存在一定的欠缺性。皮内缝合手术抗张力较大、柔韧性强,不会穿透产妇皮肤,因此减少了切口血循环、神经末梢造成的刺激性,并且有效地缓解产妇的疼痛感、不适感,让组织间更加密切地贴合,降低术后水肿、感染等情况,能达到较高的美观程度,并且提高会阴处血液循环速度及身体恢复时间[3]。
综上,对于会阴侧切产妇采用皮内缝合术,可减轻产妇疼痛感,提高产妇产后身体恢复速度。